[导读]: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也表示,可转债可以拆分成弹性的股性和兜底的债性,长期来看,转债的走势还是取决于股票市场,“目前来看,转债还并未到合理的估值上,比较中性,虽然买入不会有特别大的风险,但机会也并不大,反而等待转债基本只剩下债券的价值,期权的价值基本被压缩到底,这时候买入基本就是稳赢的局面,对我而言这样的大概率博弈值得参与。”
“固收+”业绩反弹 公募加大布局 近期多见新发基金“双基金经理”配置
近期,300亿元的光大转债上市,成为转债市场体量最大的一只,一级市场的可转债将会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华泰保兴债券基金经理张挺向记者表示,银行大规模发行可转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银行的MPA考核对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较高,而近期多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都有所降低,因此不少银行存在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诉求。
“前不久的定增新规又限制了18月的定增间隔,因此,银行最现实的出路就是发行可转债,如果未来可以顺利实现转股,则可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实际上,在张挺看来,目前可转债的市场容量并不大,哪怕算上光大银行上市的300亿体量,总容量仍不足千亿,但待发行的可转债体量就有一千多亿。这对整个可转债市场来说是一次大规模的扩容。
据数据,2017年已公布、待实施的公开发行可转债预案增至48项,其中,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和中国石油的转债预计发行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更是分别达到500亿元和400亿元。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