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过,发起式基金中的种种乱象着实不容忽视,《红周刊》记者了解到,不在少数的发起式基金实际为机构定制化产品,其中最好的证据就是单一持有人持基比例过高。
权益基金超速发展的时代,曾经小众化的发起式基金逐渐普及,但是三年前成立的那批产品如今规模分化,正迎来生与死的大考。
据《红周刊》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4只发起式基金清盘。根据基金契约中的约定,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同时不得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方式来延续。
同时,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时曾集中发行成立了一批发起式基金,而今年它们的三年大考期限也来临。但是从此前基金一季报的数据来看,在现存的发起式基金中,仍有37只产品在一季度末的规模没能达到2亿元的约定线;其中,更有23只产品的规模甚至还低于5000万元。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格上财富基金分析师张婷指出,目前发起式基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基金成立的规模门槛较低,但退出的机制较为严格,好发但不好做;2)虽然发起式基金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捆绑,但多数基金最终的业绩未达预期,很多基金经理由于利益捆绑,在操作上会趋于保守,从而业绩表现不亮眼。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