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然,更好的做法或许是,监管机构给予“固收+”类产品的官方分类标准,或者直接向投资者说明这类产品收益的波动性。
30只北交所主题基金29只赚钱 最高收益率达90.63%!多只基金火爆到限购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固收+”业绩反弹 公募加大布局 近期多见新发基金“双基金经理”配置
有这么一类基金产品,其分类从未得到官方正式认可,但在行业内部约定俗成之下,其名称就这么口耳相传地固定下来。
这就是“固收+”基金。
“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投资人购买基金时,不太会去细看基金里面的细则条款,这时带有固收字样的基金产品,对稳健型投资者诱惑力很大。”一位基金渠道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原本应该以“稳健”著称的部分固收+基金,却在今年以来遭遇大幅回撤,无论是业绩还是新发产品数量。
当“固收+”变身为“固收-”,究竟是谁之过?
Choice数据显示,部分固收+产品回撤幅度甚至超过了20%。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表示,鉴于“固收+”产品在获取股票或可转债等产品价格波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股市回调必会对“固收+”净值形成一定拖累,由于不同“固收+”产品的股票或可转债仓位、风格特征各异,因此最终拖累程度也各不相同,回撤幅度也各有差异。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