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果从上一家事业单位算起,老刘的“空窗期”已近五年。这期间,他在享受自由投资这份看似轻松“工作”,但期间所经历的市场煎熬却从未向熟人倾诉。不过,他仍对成立一家自己的私募无法释怀。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金融院系毕业、十多年银行履历、私募高管经验,如果这些都不能敲开职场的大门,哪只有一个理由:年龄。当70后、80后渐渐迈入知天命和不惑,又不甘心无所事事,那只剩下一条路可走:搞私募!
前有佛系老王黯然退出,后有奔私基金经理高调备案。相比百十家公募牌照的高门槛,拥有近25000家的私募江湖,显然已成为收纳这些不甘平庸大龄金融人士野心与梦想的最佳容纳之所。
一个外界甚少关注、却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备案信息显示,新登记在册的私募高管的职场“空窗期”愈发正常;而从职场空窗的时间分布看,疫情期间尤甚。
广发前基金经理“奔私”,履历曾“断档”一年半
4月26日,中基协披露了最新一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信息,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原广发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王小松“奔私”发起的深圳盛松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作为盛松私募的法人、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小松曾在多家券商、基金十多年的投研经验,履历可以说是“相当漂亮”,但在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这一年半时间,任职单位、部门和职务均显示“无”。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