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千股跌停成为新常态,实际上对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打击也是相当沉重的。然而,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基本上处于“牛短熊长”的局面。一旦“牛”真的走了,那么政策改革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显然,如何让投资与融资功能得到均衡式发展,这确实是历届监管者的难题。
进入2016年,市场并未走出我们预期的“慢牛”行情。相反,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股市却出现了几次千股跌停的奇观。
其中,熔断政策的推出,不仅没有给市场起到了稳定的功能,反而还成为了助跌股市的助推器。受此影响,市场在1月4日和1月7日,两次触及了7%的熔断阀值,并实现了提前停市的目的。然而,随着熔断政策的匆匆落幕,市场并未因此而得到了平静。就在今年1月11日,股市再度以5%以上的单日跌幅报收,并再次演绎了千股跌停的奇观。
显然,借助熔断政策短暂落幕的事件,一方面体现出熔断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但致命点就在于熔断自身的规则设计以及其所适应的市场环境状况。至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近期股市非理性暴跌,熔断政策的推出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并非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而股市暴跌的背后因素更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或许,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的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汇率波动对A股市场的间接冲击影响。但是,鉴于目前我国资本管制相对较严厉的背景下,结合过去汇率与股市的联系性来看,实际上也暗示着股市与汇市之间的联动性并不会太强烈。由此可见,汇率波动很难成为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