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北京各大地铁站通道中,基金产品的广告逐渐变了风格:以往常出现在海报上的明星基金经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ETF产品的宣传。为吸引更多投资者,多位受访基金人士表示,基金行业应加强投顾业务发展,从单一产品销售转变至投顾组合配置销售,提升客户资产结构的抗风险能力。发挥公募基金核心投研平台能力与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优势,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资产配置方案以及专业的理财规划和咨询服务,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从“以产品规模为目标”向“以客户账户收益为目标”转型,从销售行为到配置行为的转变,根据不同客群的风险收益特征和理财偏好,为投资者提供多资产、多策略、跨市场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在北京各大地铁站通道中,基金产品的广告逐渐变了风格:以往常出现在海报上的明星基金经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ETF产品的宣传。
作为基金行业伸向大众的触角,地铁广告见证了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从“立人设”逐渐变成“推工具”。这一变化带动股票型ETF规模持续飙升。不过在部分产品形势大好的背后,基金营销中的本质问题似乎并未解决。
规模为王、流量为王仍然是阻拦基民与基金公司建立信任的一道沟壑,特别是过去市场高位买基金的基民,对亏损仍心有余悸。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之间的信任裂痕,仍有待弥合。
“牛市来了买什么,就买宽基ETF”“投资新宠ETF怎么选,投资必看攻略奉上”……
时隔三年,投资者又嗅到了熟悉的牛市味道。但这次似乎有点不一样,对小白投资者而言稍显陌生的三个字母——ETF成为基金公司、渠道和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对象。
一边是各大券商软件等平台,打出“牛市来了买ETF”的显眼字样,平台推荐产品榜单中,几乎满屏都是指数基金;另一边,人来人往的地铁站、电梯间,也换上了指数产品及基金团队的广告,将ETF代码与收益数字挂钩。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