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过卖方对此次监管之后的预测倒不悲观,中信证券认为,收紧口径后,预计由于投资者与基金产品之间的匹配度较低而加剧规模波动的情况会减少,“固收+”市场规模变化或将重回基本面主导的增长逻辑,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对于这种重新包装营销的传言,不少基金公司向财联社表示,在监管窗口指导之后,公司产品进行了梳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营销上绝对回避“固收+”说法,以最严苛的口径观望监管风向。
日前,基金公司陆续收到监管窗口指导,对“固收+”产品进行了界定,即权益投资占比必须在10%-30%,如果权益投资超过30%,这类产品不能被称作“固收+”,同时也不能按照“固收+”的特征进行宣传。同时,老“固收+”产品也适用这个规则。
今年以来,受权益市场与债市双重震荡影响,“固收+”表现不如往年,没有呈现出“先求稳再求进”的宣传特征,饱受投资者诟病,甚至被调侃为“固收-”。
基金公司严格宣传口径,“进取型”仍不可取
“‘固收+’规范出台挺及时的,‘固收+’不是一个筐,什么产品都能装进去。”有从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固收+”名字就是带着浓浓的营销意味,其实并没有真正成型的投资策略。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