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牟一凌:可能会。上述部分标的盈利与估值的割裂较大,且从资金层面看,以北上配置盘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也在逐步撤离,上述部分标的正在进入趋势定价阶段,这意味着博弈层面的因素在当前定价中的解释力可能更强
截至7月26日收盘于54.50元,总市值已跌破万亿,为9962.73亿元的中国平安年内跌幅达到37.34%,几乎创出2年半的新低;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总市值1.26万亿元的宁德时代年内涨幅却高达53.73%,不断创出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同样是大市值的核心指标股,为何会有如此两极分化的表现?
过去几年,以各类“茅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俨然成为一种“投资成功学”的标的被各路机构反复提及并实践。
然而,在今年春节后的一个多月内,绝大多数“茅股”经历了一轮大幅调整,让曾经的“投资成功学”开始受到质疑。不过,随后“茅股”内部却出现了明显分化,以高景气新兴赛道龙头为代表的“宁指数”与传统消费金融行业龙头为代表的“茅指数”开始分道扬镳。
同时,在公募基金业内,一场“茅指数”阵营与“宁指数”阵营之间的巅峰对决已在二季度悄然展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多个季度内,两个阵营之间的争夺不仅不会停歇,反而有可能会愈演愈烈。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