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尽管今年债券基金难以重现2010年度的风光,但中银增利债券基金在投资中以确保绝对收益为第一原则,通过灵活进行资产配置的策略取得了良好业绩,也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两只利率债基金大卖!
红利基金明显回撤 部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
三季度资管业务排名出炉 两家公募非货基金规模增超千亿元
又到半年度业绩盘点之时。数据显示,中银基金旗下中银增利债券基金上半年净值增长率达到2.84%,在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中名列前茅,成为上半年最赚钱债基。
基金行业高管又迎变动!11月8日,浙商基金发布公告,宣布新任总经理上任。根据公告,刘岩于11月6日正式担任浙商基金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原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王波离任。“这种变化有助于促进公募基金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高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该人士表示。(2024-11-08 13:38:00)
中基协最新发布2024年三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与二季度相比,非货公募月均规模二十强的基金公司中,前五的位次不变,且规模环比增长;前二十强中,有2家公司的月均规模环比提升超千亿元银河期货三季度月均规模也增加了59.81亿元,至81.7亿元,环比提升了10个位次至第八;永安期货则提升了5个位次至第十四,月均规模达到33.18亿元,较二季度增加12.21亿元。(2024-11-07 17:03:00)
这家千亿公募迎新总经理!11月5日,国联安基金发布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告显示,唐华新任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任职日期为2024年11月4日。与此同时,行业内频繁的高管变动也反映出公募基金公司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管理需求时,采取了更加灵活和积极的应对策略。(2024-11-06 08:53:00)
财联社11月6日讯朱雀基金官网最新显示,公司董事长已由邬锦明变更为史雅茹,且此次公示的董监高及分支机构负责人名单中已无邬锦明身影。于是,“公募基金董事长变更却未对外发布公告是否合规”的讨论随之而来,“朱雀基金新上任的董事长、副总经理、督察长、均由实控人旗下公司委派而来”的猜测也接踵而至。而据媒体报道,2023年便有市场传闻指出,范达集团因公司发展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的业务布局也有所调整,范达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唐华已离职。(2024-11-06 17:49:00)
如果一个板块近期涨幅不大,但与板块相关的主题基金却涨幅明显,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沪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我觉得红利主题基金最大的魅力,就是拉长时间来看,能为投资者赚到较为可观的收益。(2024-10-24 06:08:00)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走牛。公募机构对于自家固收类产品的申赎出现较大分化,有的机构选择大举自购,也有机构选择悄然退出。富国基金表示,一方面,可把握政策利率下行带来的短端机会;另一方面,当长端和超长端回归至相对合理水平后,在波动中找寻配置机会,“享受长端的票息”。(2024-07-26 05:43:00)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以来一共有127家公募机构对旗下产品进行过自购和赎回,其中有114家公募机构进行过2690次自购,103家公募机构进行过810次赎回,最终合计净申购金额为38.82亿元。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百余家公募的积极自购行为,展示了行业对市场前景的普遍看好。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净申购金额超5亿元的28只基金中,货币基金占到23只,其中博时基金净申购旗下货币基金“博时现金收益A”达9亿元居首,其次是易方达基金净申购旗下货币基金“易方达现金增利A”达7.56亿元,再次是广发基金净申购旗下货币基金“广发活期宝货币A”达4.54亿元。(2024-07-04 07:52:00)
国金证券近日研报表示,当前处于“政策影响尾声—市场底”阶段,市场波动率或加快上升,维持“大盘价值防御”策略,建议:银行底仓;黄金+医药“进攻”;次选高股息。总体上,央行货币政策框架延续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方式不变,但数量工具结构的优化、价格工具目标的锚定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丰富等,旨在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国内经济放缓超预期;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低预期;美债收益率反弹超预期;历史经验具有局限性。(2024-06-25 08:19:00)
随着股市回暖,固收+基金净值也在反弹,有基金在近一个月半月内涨幅超35%。在此背景下,公募机构布局固收+基金的意愿也正在增强。不过,也有一资深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双基金经理配置也存在一些弊端。他称,“我目前管理的‘固收+’基金就没有多配置一名股票基金经理。(2024-11-12 14:42:00)
10月债基发行遇冷,新发数量和规模均降至今年以来新低。存量债基也面临较大赎回压力,规模大幅缩水,不少债基在5000万元的清盘线下“挣扎”。未来债基的配置价值如何?“从投资者持有的角度来看,相较于权益基金,债基一个明显特征是波动小,择时的难度和必要性相对较低。(2024-11-11 01:34:00)
随着权益市场的升温,资金也在快速腾挪,股债跷跷板效应开始显现。10月以来,股票型ETF净申购额超过580亿元,新发权益类基金诞生多只“30亿爆款基”。除了债券基金以外,部分跨境ETF也遭遇赎回。据Choice测算,自10月以来,截至11月5日,大成纳斯达克100ETF、招商纳斯达克100ETF净赎回额均超过5亿元。(2024-11-07 01:31:00)
又有私募出手自购了!11月6日,思睿集团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和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信心,以及与投资者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原则,公司旗下私募管理人海南思瑞及员工已于近期申购自有产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产品主要投向国内权益和债券市场。此前林园投资曾在2023年10月16日发布跟投公告称,基于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以及对旗下基金产品的充分信心,即日起公司或实控人林园本人将跟投公司旗下所有产品新增净申购额的20%,之后公司又在同年11月29日公告表示该部分跟投份额公司及实控人林园承诺永远不主动赎回。(2024-11-07 0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