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昨日沪基指收盘报3975.52点,下跌1.26%;深圳基指收盘报4856.34点,下跌0.96%。40只交易型基金上涨,上涨比例不足2成。创新型封基21只上涨,工银100A上涨5.95%,华商500B上涨5.14%。
国泰君安:地产进入新阶段 预计资产整合和重组将成为接下来的看点
招商基金副董事长金旭正式退隐
炒股不如买基金 最牛狂赚超39倍!开放式基金20年了 这8只至少赚了20倍
据悉,目前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在基金产品设计时,将定期开放与封闭运作相结合,设计出封闭期相对较短的基金,如1年或3年,使得基金在兼顾流动性的同时让规模更加稳定,将大额申赎对基金经理的投资干扰大幅降低。(2017-08-24 00:00:0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基金久嘉终止上市,市场上传统的封闭型基金只剩下最后一只——基金银丰,该基金也将在今年8月14日到期。这些封基一一完成使命“寿终正寝”,也标志着,一个时代过去了。(2017-07-01 08:17:00)
记者注意到,随着基金久嘉终止上市,市场上传统的封闭型基金只剩下最后一只——基金银丰,其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寿终正寝”。(2017-06-30 06:14:00)
上述中型公募产品经理分析,产品在转型后规模萎缩,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市场环境不佳,股市仍缺乏趋势性机会;另一方面,基金转型后缺乏特色,也有的产品类型相对小众化,可能会导致原来的持有人选择赎回。(2017-05-04 01:50:00)
2021年9月21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中国基金行业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日子——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成立20周年。2001年9月21日,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正式成立,在当时还是“老封基”的时代,是国内基金行业一次重要的产品创新,并开启了开放式基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而作为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从上述绩优基金的过往投资经历来看,在2007年-2008年、2015年两轮大的牛熊转换中,也可以看到即便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基金,在股市巨震中也曾出现50%左右的回撤。但在A股长期震荡向好的大趋势中,明星产品仍然在长期投资中可以收复失地,刷新净值新高,用时间来阐释长期投资和专业投资的价值。(2021-09-22 00:22:00)
长期来看,我还算看好消费、医药等,科技、新能源、碳中和等赛道不是不好,而是这些赛道里的个股业绩还是不稳定,市场还是炒作的成分比较多。(2021-04-23 00:00:00)
毕竟对蚂蚁来说,每年背靠600亿封基躺赚尾佣是小,而利用转托管机会染指证券业务,或许才可能符合其更长远的野心。(2020-11-09 13:11:00)
(本文已刊发于8月29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2020-08-30 00:00:00)
市场午后单边下行,创业板指连续两日跌超3%。盘面上,AI应用方向逆势爆发,消费电子概念股一度冲高。下跌方面,芯片股持续调整,光伏概念股震荡走低。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下跌有券商表示,受益下游晶圆厂产能扩充与采购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国内半导体设备板块2024Q3业绩高增。作为产业链国产替代核心环节,在政策保驾护航、晶圆厂大力扩产与下游需求回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有望持续深化。(2024-11-15 15:06:0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近年来持续增加,多元资产配置已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近期,以基金中基金为代表的多资产组合频频出现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部分头部产品创新性地纳入跟踪黄金、全球股市收益指数等指标,为资产配置方向提供了更精准的业绩“锚”。盈米基金注意到,目前FOF的大多数资产配置于传统的国内股债领域,投研人员更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和培养一定的绝对收益思维,比如在市场风格轮动时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长期风险特征,在投后管理环节设置适当的组合风控标准。同时,各类FOF需要找好产品定位,优化考核标准,比如低风险的FOF相对更适合做成绝对收益导向,部分灵活型股债平衡型产品更应该发挥仓位灵活的优势等。(2024-11-15 05:39:00)
近日,QDII基金市场再现一波申购限额调整。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QDII基金纷纷发布限额或暂停申购的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对于海外资产,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特朗普胜选后不确定性降低,市场交易risk-on,短期利好股票表现。但中期增长与通胀风险都对股票不利,且高估值与AI进展增加不确定性,建议海外股票短期增配,中期择机减配。(2024-11-14 14:57:00)
近期,多只头部FOF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兴证全球积极配置混合在业绩基准中创新性纳入MSCI世界指数、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实盘合约收盘价收益率,用作境外权益投资部分、商品类资产部分的业绩比较基准,11月12日起执行。对于如何提升FOF产品质量,盈米基金认为,FOF基金经理需要拓展自身能力圈,深耕商品、REITs、海外权益、固收等多资产研究,同时也要看到这些资产的风险和投资工具的局限性。(2024-11-14 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