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然后查看私募公司的官方网站:一,看登录时是否有风险揭示书、合格投资者认证程序等;二,看登录后官网有没有用醒目的图片、字眼展示自己的各种资质凭证、产品或者业绩等情况,越是看起来很牛的展示越要小心;三,看产品服务等栏目,监管规定私募不能公示产品、业绩,一般要通过客户登录才能查看,如果你轻而易举能看到产品业绩,多半不靠谱;四,看公司的经营范围,监管要求私募基金专业化经营,如果机构什么都干就要小心了。
上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第十五批拟失联私募机构名单,迄今为止,协会公布的拟失联机构将近300家,背后大多涉及非法集资、延迟兑付、高管跑路等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天来教小伙伴们一部“防坑秘籍”,通过查看备案登记信息、查看官网信息和观察销售过程等几大招来防止上当受骗。
从2015年11月至今,协会已经公布了十五批拟失联私募机构的名单,总数将近300家,其中,已被列入失联机构名单的有174家,在协会官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栏目中予以列示,有75家已注销。
第一招是充分利用协会官网信息。现在监管规定投资公司必须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才能从事资金募集、投资运作等活动。首先,我们需要到www.amac.org.cn中“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核实目标私募是否已经依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