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迎来新春开市,科技和红利两大策略仍是市场配置主线。根据基金的2024年四季报披露,2024年末主动偏股型基金中,港股仓位大幅提升,配置占比14.3%,已达到201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广发策略团队在报告中表示,美国经济表现对中国市场的影响难以确定,但从内需来看基本面位置较2023年末更为安全,分歧在于市场“以价换量”式企稳,能否抵抗“远期的焦虑”。从当前估值横向比较来看,港股主要指数估值仍不贵,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市盈率分别处于过去10年17.4%、10.4%分位。(2025-02-05 14:11:00)
标签:
在于
港股
估值
配置
市场
指数
过去
仓位
-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假期过后,机构投资者将如何开启新一轮的“春播”行动?近日,上证报记者通过梳理机构投资者节前一周的调研路线图,拟探寻其投资布局的最新动向。稳健医疗在2024年9月份并购了美国医疗耗材公司GRI。公司称,生产方面,GRI在美国、越南、多米尼加等地的生产基地将与公司国内工厂形成资源互补;采购方面,双方将合并采购和物流资源,降低成本,共享供应商资源,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成本效益;研发方面,双方研发和技术团队已进行深入沟通,将利用双方的知识产权增强整体产品研发能力。(2025-02-04 00:56:00)
标签:
公司
机构
智能
机器
产品
投资
发展
-
龙年收官之际,资本市场迎来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大礼包”。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李湛进一步分析,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通过引入稳定性强、期限长的资金,优化市场结构,会带来以下五方面影响:市场稳定性提升、投资者结构优化、增量资金提振信心、姿色不错生态优化、支持实体经济。(2025-01-23 22:50:00)
标签:
资金
中长期
市场
入市
投资
资本
发展
-
2025年开年,AI行情明显分化,已然出现了高低切换的趋势。上周,“AI芯片巨头”寒武纪高位震荡,5个交易日中4个交易日下跌,其中1月16日暴跌14.65%,带动整个芯片板块下挫;相比之下,前期回调的CPO光模块概念大幅走高,天孚通信1月16日实现20%涨停,震荡许久的圣邦股份、中芯国际则接棒寒武纪,纷纷大涨。“人工智能未来重要增长点在于AI应用,可以类比PC时代或移动互联网时代。在B端领域,应关注那些能够快速拥抱并利用AI技术提升产品和客户黏性的行业领军者,这些企业通过打磨产品、增加客户黏性及提升客单价,将形成更强壁垒(2025-01-20 01:42:00)
标签:
通信
行情
估算
重仓股
创新
-
2025年开年,A股大盘持续回调,和大盘走势不同的是,近期全市场股价突破新高的个股中,频繁出现红利资产中银行股和高速公路股的身影,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上海银行,深高速、山东高速和皖通高速等。大成基金认为,2025年红利资产有望延续之前行情,利好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保险资金由于陆续实行新会计准则,或对其形成资金流入支持。(2025-01-06 06:56:00)
标签:
红利
资产
市场
分红
板块
高速
-
■桂浩明时值2024年与2025年交替之际,A股市场上一年的收官与新一年的开局先后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对于2025年的中国股市,很多机构已经作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期,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实问题在于,行情的运行是一个过程,并且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2025-01-04 08:00:00)
标签:
投资
股市
投资者
市场
扰动
利率
运行
预期
-
2025年A股未见“开门红”。元旦后首个交易日,延续了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调整。午后跌幅进一步扩大并呈现普跌格局,深证成指下跌3.14%,沪深300指数下跌2.91%,上证指数下跌2.66%,板块方面,前期较为强势的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和计算机跌幅较大长城投研团队同样建议重视结构性机会。原因在于,近期利率快速下行背景下红利风格再度具备吸引力,中小市值风格能否继续活跃要关注资金面状态。(2025-01-02 19:32:00)
标签:
市场
资金
政策
震荡
可能
交易日
红利
-
临近年底,公募FOF业绩喜人,并不在于其收益率的高低,而是其整体的投资胜率在各类型产品中优势明显。从近期乃至之前三季报的总结来看,基金经理们普遍看好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有分析指出,预计在2025年将继续优化资产配置,尤其是在价值红利和成长风格方面会获得更多资金的关注。(2024-12-30 16:04:00)
标签:
收益
投资
配置
资产
市场
收益率
实现
-
2024年行将结束,但随着新一轮行情复苏,基金业新年开门红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这在基金发行的跨年布局中尤为明显。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表示,基于内外宏观因素的变化,明年的一大重要投资主线在于科技,尤其要关注自主可控的新进展方向。(2024-12-27 14:05:00)
标签:
指数
市场
发行
行情
公司
投资
布局
-
12月20日,债市再度高歌猛进,1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跌破1%,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则再次逼近1.7%的重要关口,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也已经来到2%下方。在市场催化下,部分债券基金的年内收益率已经超21%,跑赢众多权益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唐海亮分析,明年债券市场可能存在以下倾向:一方面债市持续走强的趋势有延续性,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充裕流动性的表述下,资金价格仍有下行的预期;另一方面,债市将面临着静态收益较低、波动加大的新局面,利差压缩后低票息的特点存在于利率、信用债各品种内,机构较为相似的久期、票息策略可能导致某段时间市场走向较为极致的情况,预期突然的改变可能放大市场波动。所以,未来对市场的节奏把握或更为重要,极致的交易将会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2024-12-23 01:50:00)
标签:
债市
债券
收益
收益率
市场
年期
国债
-
本轮债券牛市还在持续上演。12月20日,债市再度高歌猛进,1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跌破1%,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则再次逼近1.7%的重要关口,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也已经来到2%下方另一方面,债市将面临着静态收益较低、波动加大的新局面,利差压缩后低票息的特点存在于利率、信用债各品种内,机构较为相似的久期、票息策略可能导致某段时间市场走向较为极致的情况,预期突然的改变可能放大市场波动。所以,未来对市场的节奏把握或更为重要,极致的交易将会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2024-12-22 06:57:00)
标签:
债市
收益率
收益
债券
年期
国债
市场
-
昨日股票ETF资金净流出超40亿元12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齐涨。当日股票ETF出现超40亿元资金净流出。对于当前市场,富国基金表示,后市能否出现风格趋势性转换的关键在于经济企稳节奏,当前基本面信号尚需等待。在重磅会议周落定后,目前市场或正处于政策底已现、等待基本面与情绪共振的复苏预期中,大概率在岁末年初的躁动行情中较难被证伪。(2024-12-19 13:34:00)
标签:
净流入
红利
资金
流出
指数
股票
-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投资者来说,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有了更多产品选择;对于养老FOF基金经理来说,这块“自留地”里的蛋糕,接下来可能要分流到相关指数基金产品在孙梦祎看来,FOF基金经理的职责在于发挥专业能力,通过对宏观策略的思考,解决基金配置的问题;通过对细分行业的研究,解决基金买卖的问题;通过对基金底层持仓的认知,解决基金选择的问题。FOF基金经理自己要建立投资认知,正确识别基金经理和发挥主动配置能力,这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2024-12-17 03:37:00)
标签:
养老
养老金
产品
经理
投资
个人
-
倒计时提醒!开通养老交易账户,享每年最高12000元税基优惠!刚刚,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公布!“养老投资关乎当下,更关乎每个人的未来。”广发基金养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的意义在于个人通过理性规划资金,合理选择金融产品,以更好地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2024-12-12 13:15:00)
标签:
养老
养老金
投资
指数
个人
市场
资金
-
华泰证券在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的研报表示,总的来看,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态总体超出市场预期,股债都给予积极反应,后续央行降准预计很快落地,有望形成一定情绪共振。下一个关注点在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的更具体部署,相比于预期引导,市场更关注实际规模,尤其在财政、通胀、汇率等方面能否有更清晰的信号,宽信用能否实质到来。总的来看,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态总体超出市场预期,股债都给予积极反应,后续央行降准预计很快落地,有望形成一定情绪共振。(2024-12-10 07:37:00)
标签:
政策
会议
预期
经济
关注
市场
政治局
货币
-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亿元级别回购、重要股东增持方案,引发市场关注。有的公司在短时间内发布多则此类公告,提振投资者信心。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回购增持专项贷款鼓励大股东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激励了增持和回购行动,而这些行动增加又反过来给投资人增强了信心,支撑了股票市值。不过,股市的根本还是在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2024-12-08 00:29:00)
标签:
回购
公司
贷款
股东
股份
持股
上市公司
资金
-
皮海洲|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近期的A股总体处于盘整状态,但个股炒作却是精彩纷呈,市场表现活跃,各种无厘头炒作风起云涌,包括“玄学炒股”之风渐起。而作为投资者来说,对于这种“玄学”炒作,关键在于防范风险。一是可以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适量参与,毕竟抓对炒作节奏,可以获得一定的炒作收益;二是远离这种“玄学”炒作,毕竟这是一种纯粹的投机炒作行为,其炒作的风险很大,投资者可以直接远离这种炒作,以规避这种炒作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2024-12-06 06:46:00)
标签:
炒作
概念股
概念
市场
风险
投资者
公司
-
12月2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自12月3日起,取消单个账户申购及转换转入大成景泽中短债债券的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万元的限制。近期,多家公募宣布恢复旗下债券型基金大额申购等业务。中信证券表示,近期长债利率下破年内新低,主要逻辑可能在于地方债发行情绪较好、资金面相对宽松以及股市外溢影响的缓解。往后看,虽然存在做多惯性,但重要会议节点临近,年末季节性紧资金时点也相对接近,2.0%可能会成为阶段性阻力点位,而利率方向的确定仍待政策信号落地。(2024-12-02 09:10:00)
标签:
申购
大额
债券
债利
政策
恢复
资金
-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超过100位LP机构决策者和头部GP机构合伙人,以及超600位国内主流投资机构代表以及行业专业人士,围绕“雕刻耐心”主题,呼吁投资者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要有长期陪跑的耐心和精心“雕刻”的策略与能力,以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寻找并创造确定的价值。鼎一投资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华玲概述了鼎一投资在重组并购领域的实践与成果,并且指出破产重整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新形式,与Buyout模式相似,核心差异在于其司法程序下的债权债务清理。在估值和运营策略上,破产重整与传统Buyout保持一致。(2024-11-24 10:36:00)
标签:
投资
并购
发展
机构
市场
绿色
资本
-
随着市场期待已久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落地,基本面表现或将成为市场下一阶段的主要驱动。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并举行新闻发布会重阳投资强调,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核心仍是中国经济表现。事实上,不论两党哪方上台对华政策可能只有节奏上的差异。(2024-11-11 12:10:00)
标签:
政策
市场
基本面
经济
债务
资本
表现
地方
-
近来,权益市场的氛围似乎被一分为二,冰火相对。一方是营销大战盛况空前的被动市场,多只产品提前结束募集甚至一日售罄。“主动型基金更为依靠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被动型基金在于按照既定的规则被动地跟踪相关指数。(2024-11-07 20:02:00)
标签:
产品
募集
权益
指数
投资
投资者
发行
-
近日多家基金相继完成三季报披露,其中港股仓位已连续回升两个季度。根据华泰证券的研报,今年三季度的新成立偏股型基金较第二季度进一步回落,但高频数据显示基金新发量已有修复他们还指出,近期海外流动性边际收紧,美元指数(104)接近假设区间(95-105)的上沿,如若美元继续走高,则AH溢价中枢或有上移风险。不过,积极的点在于信用周期企稳的能见度在提升,或可提供一定对冲。(2024-10-29 14:18:00)
标签:
港股
仓位
企稳
回升
提升
二季度
-
公募基金今年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尽管在总规模上仍保持增长,但在三季度末权益市场投资情绪大幅回升下,仅约44%的债基规模实现扩张,多属于业绩表现较好的利率债品种。步入四季度,随着市场对政策预期分歧的加重、债市自营类机构止盈心态的增强,不少基金管理人士在考虑适度缩短组合久期以增强资产组合的流动性管理,业内人士看来,四季度债基投资的胜负手可能仍在于久期水平的把握。往后看,东北证券固收分析师刘哲铭表示,随着市场对政策预期分歧的加重、债市自营类机构止盈心态的增强,四季度债市波动或相对更大,对基金择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市场波动和赎回压力加大背景下信用债易陷入流动性困局,四季度债基投资的胜负手可能仍在于久期水平的把握。(2024-10-29 02:26:00)
标签:
可转债
债市
规模
市场
胜负手
四季
投资
-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持续披露,部分百亿级私募的三季度持仓情况逐渐浮出水面。邓晓峰、冯柳、董承非、夏俊杰、林利军等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积极调仓换股,引发市场关注。明世伙伴基金联席研究总监刘博生表示,三季报好于预期的行业企业有望成为未来市场主线,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一是业绩表现持续突出的行业企业,更容易成为长期资金配置的目标;二是三季报披露后将进入业绩真空期,市场更愿意相信绩优公司的业绩持续性;三是三季报数据向好的公司,在市场测算明年业绩和估值切换时,可以获得更好的预期。(2024-10-28 07:27:00)
标签:
减持
季报
公司
私募基金
市场
持仓
业绩
-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情绪、基本面和政策的持续向好,肩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重任的大科技赛道,已成为公募基金布局当下和未来行情的核心赛道。科技的火爆也使得不少谋求炒作股价、提升估值的企业有了与“科技”沾亲带故的意图。“明显违背科学原理和产业规律的公司容易辨别,难点在于有的科技股,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骗子。(2024-10-28 00:38:00)
标签:
科技股
科技
估值
公司
阶段
产业
投资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