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证券章俊:最新释放的系列政策将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运作效率
在今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证监会等三部门释放了诸多重磅政策。谈及政策影响,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对券中社记者分析称,中国资本市场在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下,通过引入中长期资金、激活并购重组措施及规范市值管理的执行,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他还提到,就市值管理而言,证监会主席要求上市公司通过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优化公司治理等措施来增强其投资价值,并应运用分红、回购等多种方式来回馈投资者。同时,证监会也在制定市值管理指导方针,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要求,这将进一步强化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回报的观念,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2024-09-25 09:28:00)
皮海洲:现金分红与股价上涨 谁更能给投资者以回报
目前正是2024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季节,在管理层的积极倡导下,作为回报投资者方式之一的现金分红,成了当下市场仅存的一丝暖意。也正因为股票价格上涨的意义远超过了现金分红的回报意义,所以管理层在强调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意义的时候,务必要更加重视股票价格上涨的意义,要维护与营造股市的上涨行情,因为股票价格的上涨,才是对投资者最好的回报(2024-08-16 06:22:00)
年内基金分红金额超千亿元 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聚焦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截至记者发稿,Wind统计显示,公募基金今年来宣布分红或实施分红数量已超3900次。工银瑞信基金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分红不仅为投资者锁定收益,也有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和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式。华宝证券认为,以海外市场经验看,在增量难寻的市场里,月度分红机制或成为境内基金、理财产品设计的未来趋势。(2024-08-13 03:09:00)
上半年基金分红934亿元 ETF分红同比增七成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公募基金分红积极性不减,尤其是ETF分红力度明显加大,前6月ETF产品分红金额和次数同比均大幅增长。对于既追求产品收益又想获得稳定分红的投资者,王誉蓉指出,产品收益和稳定分红分别体现着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稳定性,即公司利润是用于自身发展进一步追求成长曲线还是未来成长性不足、通过分红以回报股东。建议投资者在这两种方式间做好平衡,以稳定分红的“价值类”资产作为底仓长期持有,保留小部分仓位投向未来具有成长性的公司。(2024-07-01 07:05:00)
规模大频次高 ETF分红“抢镜”
基金分红有了新变化!今年以来,在沪深300ETF、中证A50ETF、国企红利ETF等产品发力下,热门ETF产品正在以分红规模大或频次高成为基金分红的重要力量。基金公司设计的分红机制一般默认是现金分红,投资者如果想采用红利再投资的方式,需要在基金分红的权益登记日之前进行选择。但也有基金只提供一种分红方式,比如部分中证A50ETF产品只采用现金分红方式,并不提供红利再投资选项。(2024-06-27 01:45:00)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逾2000亿元
12月14日,南方中证政策性金融债指数A、博时民丰纯债债券、博时富业3个月定开债发起式、海富通恒丰定开债等77只产品发布了分红公告。数据显示,年内公募基金的分红总额已达到2047.85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分红次数、金额与产品业绩无直接关系,但分红是管理人回馈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之一,依然具有积极意义,通常运作良好的基金才能做到对持有人进行持续分红,持有人也能获得较好的投资体验。(2023-12-15 04:35:00)
公募基金前三季度分红超1400亿 累计已突破2万亿
尽管市场表现震荡,公募基金分红总额仍呈稳步增长态势。Wind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共有2339只基金实施分红,累计分红4260次,分红总额达1428.41亿元。“今年市场表现震荡,部分基金业绩表现不及往年,可分配利润相对减少,因此年内分红总额同比出现下降。”该公募人士指出,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分红情况和产品业绩不一定正相关,现金分红、红利再投资这两种基金分红方式也各有优缺点,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还是应该基于自身投资需求,多方面了解产品类型、投资方向、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等因素,综合衡量进行选择。(2023-10-05 00:36:00)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总额近1400亿元 ETF和REITs渐成“新势力”
作为提升持有人获得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年内公募基金分红持续进行。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年内有超过2200只基金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近1400亿元。数据显示,在年内分红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产品中分别有1只ETF和1只REITs产品;榜单前二十排名中,ETF和REITs产品数量也有增多,可以看到,ETF和REITs成为公募基金分红中的“新势力”。(2023-09-25 00:47:00)
皮海洲:完善优化现金分红监管制度可从四方面着手
据报道,证监会近期拟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进行修改,以便进一步完善优化现金分红监管制度,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其四,取消红利税,避免中小投资者因为现金分红而出现不必要的“政策性亏损”。回报投资者是上市公司的职责所在,而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现金分红。(2023-09-21 06:38:00)
证券日报:真金白银分红是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的关键一环
针对上市公司分红,监管层将有新动作。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拟进一步对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督促分红,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让分红好的公司得到更多激励,同时也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等督促上市公司分红,很有必要。但我们更期待,上市公司在做好经营的前提下,能自觉、科学、合理地做好分红,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2023-09-20 00:27:00)
前五月基金分红超630亿!债基仍是分红主力
今年以来,受市场震荡影响,前五月基金分红频次和分红总额同比均有所回落。其中基金分红总额638.48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降幅超46%。“但是,投资者应该认识到,基金分红并不意味着产品表现一定好,更不能因为哪只产品分红次数多就直接买入,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结合产品的投资方向、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市场表现情况等进行综合衡量选择。”该公募公司提醒道,同时,基金分红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投资者也应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而有的基金产品合同里会设置强制分红条款,这也是投资者购买时需要注意的。(2023-06-04 05:10:00)
中泰证券:出版行业业绩稳中向上 教育数字化+IP版权驱动行业价值重估
中泰证券最新研报表示,图书出版行业2023年Q1业绩稳中向上,具备充沛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等防御属性,在市场震荡情况下相对收益较强。另外,民营出版公司对IP价值释放创新意愿明显,IP运营方式多元,建议关注优质IP内容储备充足、IP运营变现方式成熟的民营出版公司:果麦文化、读客文化、中文在线、掌阅科技、新经典、世纪天鸿。风险提示:文化监管政策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发展承压;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2023-05-11 07:01:00)
公募自购分红提振信心 九成债基止跌 企稳信号已现?
在经历11月的债基大面积回调后,许多投资者仍心有余悸,对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固收类产品也有了新的认识。或是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近期,有多家基金公司选择以自购、分红等方式来安抚投资者的情绪。“限制大额申购是为了控制规模,保证资金的稳定性。一方面,如果未能将大量进入的资金纳入布局,那么就会摊薄原持有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机构行为冲击下,也有可能会导致产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022-11-25 00:09:00)
证监会鼓励长期投资个人养老基金:分红方式设为红利再投资
可以开展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相关业务的基金销售机构名录将每季度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基金业协会网站、基金行业平台等向社会发布。(中新经纬APP)(2022-11-04 00:00:00)
基金“偏爱值”曝光!这些基金获自家员工力挺,谁最受欢迎?公募基金再现大手笔分红,你“吃肉”了吗?
池云飞也提到,基金分红时投资者能选择现金方式,在震荡市中,会间接降低投资的波动,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此外,基金通过分红的方式能将部分资金的支配权归还投资者,便于投资者选择当前更适合的资产。(2022-04-11 00:00:00)
年内基金分红超540亿 主动权益类占比近六成 招商中证白酒、易方达价值精选等23只基金今年以来分红超5亿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分红是组合管理者对基金仓位进行管理的操作之一。在不能直接将基金持仓股卖掉或大幅减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来降低基金成本,减少股票下跌时带来的亏损幅度(2022-03-03 07:47:00)
白酒暴跌,拖累一众食品基金,是走还是留?
考虑到现在白酒企业虽然也在不断推出新品,但是在股民资产缩水,众多行业受疫情影响收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白酒品种还在提价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个人建议持有以白酒为主要成份的基金,投资者最好还是采取逢高出货的策略加以应对。同时,在基金分红方式的选择中,尽量选择现金分红的方式,降低投入这一行业的资金。(2021-12-29 00:00:00)
2373亿!基金分红创新高 张清华、周应波、刘彦春等顶流基金经理 豪气出手
公募基金再现大手笔分红。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基金分红规模近2400亿,创历史新高,其中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年内“慷慨”分红近70亿。“也有基金通过分红来被动减仓的说法,尤其是对于仓位浮动空间比较小的权益基金,的确有可能通过先降低仓位准备现金分红,分红完再建仓至合同约定以上的方式来进行减仓和调仓(2021-12-01 18:43:00)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近1575亿 创历史同期新高
虽然今年以来股债市场双双震荡,但受益于去年较好的赚钱行情,公募基金大撒“红包”,年内累计分红1574.86亿元,同比大增逾四成,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权益基金贡献了过半分红,取代债基成为分红主力军。受访公募人士认为,基金分红既是基金合同约定内容,也是基金业绩的兑现方式之一。该人士同时表示,尽管基金分红对普通投资者并没有太多实质的益处,但在市场震荡、行情不明的背景下,实施分红的基金由于提前锁定收益避免了损失扩大。对投资者而言,持有慷慨分红的基金则能及时获利,保住收益,免遭近期持续下跌带来的亏损。(2021-08-09 02:02:00)
1400亿元“红包雨”来袭 你的基金分红了吗?
7月份基金分红总额超过180亿元,前7个月基金累计分红总额超过1400亿元。受访人士分析,震荡行情下,公募基金大手笔分红原因有二:一方面,此举是公募基金主动降规模、降仓位的方式,确保业绩稳定性的同时,让投资者实现落袋为安;另一方面,分红是基金公司给客户的一种回馈方式,大手笔分红有利于提升客户体验,彰显基金公司责任心,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基金的认可度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黄龙福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震荡行情下,公募基金大手笔分红,一方面此举是公募基金主动降规模、降仓位的方式,确保业绩稳定性的同时,让投资者实现落袋为安;另一方面分红是基金公司给客户的一种回馈方式,大手笔分红有利于提升客户体验,彰显基金公司责任心,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基金的认可度。(2021-08-05 07:40:00)
年内基金分红超千亿元 同比猛增近173%
“也有基金通过分红来被动减仓的说法,尤其是仓位浮动空间比较小的权益基金,有可能通过先降低仓位准备现金分红,分红完再建仓至合同约定以上的方式来进行减仓和调仓。(2021-05-13 00:00:00)
12只公募分红“壕包”逾百亿 首只百次“派红包”主动权益基金现身
不过,有公募资深从业人士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过度关注基金的分红情况。因为分红后持有人的资产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如果选择了现金分红的方式,投资额还会减少,与部分有长期投资规划持有人的初衷不符(2021-04-20 00:00:00)
皮海洲:不妨将上市公司高派现金额的50%用于股份回购
“回购股份并予以注销这种方式解决了现金分红的不足,还有利于提振股价,增厚投资者持股的权益,增加股票的投资价值。”随着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的披露,一批高派现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也浮出了水面。不仅如此,在规范上市公司高派现问题上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上市不到一年的公司以及当年进行了再融资的公司,不应进行高派现。(2021-04-05 01:43:00)
一季度基金分红942亿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分红超20亿
“也有基金通过分红被动减仓,尤其是对于仓位浮动空间比较小的权益基金,可以先降低仓位准备现金分红,用分红再建仓的方式来进行调仓。”上海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表示。(2021-04-01 00:00:00)
基金年内分红超700亿为历史同期最高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投资顾问表示,基金分红没有改变投资者的权益,而是基金公司给投资者回馈的一种方式,分红激增与去年基金普遍盈利较高有一定的关系。基金扎堆分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金管理人对后市的判断,投资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落袋为安”还是红利再投资。(2021-03-23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