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募基金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外商独资公募可能在海外投资业务上发力,任用外籍高管也是为了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资产配置,对国内投资者来说,能提供更多元的投资工具,但目前成效如何,仍有待观察。”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随着外资公募加速入场,外商独资基金公司已经成为公募基金重要的力量之一。摩根士丹利与摩根大通作为第一批在中国市场“吃螃蟹”的外资,旗下公募基金均完成股权变更,实现外方股东全资控股。
今年2月3日,证监会批复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成功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51%股权,实现对大摩华鑫基金100%控股。而仅半月之前,摩根资产管理刚取得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权,并于今年4月,将公司名称由“上投摩根基金”更名为“摩根基金”。
自此,“大摩”与“小摩”均拥有中国境内的全资公募基金公司。摩根基金与大摩华鑫基金均在早期合资公募模式引入中国市场时就已入场。尽管共同拥有“摩根”之名,两家公募基金如今却是云泥之别。
仅从管理规模来说,摩根基金数倍领先于大摩华鑫基金。截至2022年12月底,摩根基金各类资产管理规模近1600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305.97亿元,大摩华鑫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38.22亿元。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