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投资运作方面,投资者还应重点查看是否存在募新还旧、滚动发行、混同运作、项目投资与募集资金期限及金额等无法一一对应、脱离项目投资实际收益率进行分离定价等符合“资金池”运作典型特征的行为。
今年以来,因为承诺刚兑、涉嫌虚假宣传等原因,已有多家私募基金被罚。记者提醒,如果存在明示保本保收益或通过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目标收益”“业绩比较收益”及类似概念的私募产品,都属于违规,投资者需要警惕!
最近,一名浙江投资者在中泰证券购买5.5亿元私募基金产品疑似“触雷”亏钱。其中涉及的私募基金承诺刚兑问题、唯一持有人问题、涉嫌虚假宣传问题等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今年,各地证监局相继开展私募机构自查工作,已有多家私募基金被监管层处罚,仅5月份就有至少3家私募基金机构被出具警示函或罚款。投资者如何识别违规私募?购买私募基金时注意哪些事项?
三类处罚值得关注
在5月份至今陆续公布的几类案件中,违规信息披露、违规承诺保本、股东存在股权代持等问题成为焦点。
案例一:违规信息披露。5月27日,浙江证监局公示《关于对浙江普漫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显示,浙江普漫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开展私募基金业务中存在以下行为:一是存在未如实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的情形。二是在私募基金募集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产品担保措施的情形。三是存在不公平对待投资者的情形。四是存在未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并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