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量化基金需要扬长避短才能脱颖而出。英仕曼集团的量化部门去年推出了一只基金,试图通过投资于小型上市公司,来复制典型私人股本基金的投资思路,同时因为使用量化手段,投资成本大为降低。
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可统计的主动型量化基金共有243只,平均收益达到26.66%。其中,仅有4只今年以来轻微亏损,业内人士称这4只产品均为今年2月之后新成立,或许仍处于建仓期,存在一定摩擦成本。业绩靠前的有8只产品,期间收益均超过40%,95只产品收益均超过30%。
在A股一季度的普涨格局下,不少量化产品为客户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其中优秀者也创造了一定超越基准的阿尔法收益。此番行情,也一扫近三年来量化基金尤其是主动型产品“掉队”低迷的状态,使得部分产品重新焕发了活力。
其中,长信电子信息行业量化收益为44.50%;中海量化策略混合(398041,2025-02-10,1.1900,0.0010,0.08%)策略收益为42.77%;中融量化多因子C收益为42.11%,排名较为靠前。
实际上,回顾过去几年国内量化基金表现,可谓艰难前行。2018年,因为权益市场整体向下,基金普遍表现不佳,而2016年开始到2017年的蓝筹白马牛市,也让很多主动型量化基金没有用武之地。不过,在更早之前,量化基金也曾因为偏好中小股票在当时的行情中一度傲视群雄、所向披靡。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