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综上所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一季度A股市场遭遇剧烈震荡,一些高位抱团股瓦解,但是仍然有“抄作业”的办法。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近日,备受关注的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落幕,基金重仓股全部浮出水面。易方达张坤减仓了白酒和医药,加仓了银行和科技;兴证全球的董承非大幅度降低了仓位,从去年底的78.86%减仓至67.21%,大幅减持了三一重工、顺丰控股等抱团股,加仓了地产和科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些年来,由于不少权益类基金获得了远超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一时间“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口号在投资者群体中广为传播。而对于一些有自己炒股习惯的投资者来说,关注一些顶流基金的持仓变化也成了日常的必修课。
不过,对于“抄作业”这件事,一些投资者却持不同看法。在他们看来,现在一些基金经理的调仓频率和速度不亚于散户,由于基金的季报披露存在“时间差”,投资者去抄他们的“作业”,可能非但不能让基金经理帮着“抬轿”,反而还有可能当上“接盘侠”。
在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后,张坤、董承非、葛兰、刘格菘、朱少醒、傅友兴等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各只基金中,究竟有哪些为投资者留下了“抄作业”的空间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对上百位“百亿级基金经理”旗下基金留下的近三年上万条持仓数据进行了一番海选研究,筛选出了一份有价值的“抄作业”参考名单。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