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胡拓夫是被央视《焦点访谈》所曝光的一批长期隐蔽的非投研人员的新型“老鼠仓”的交易典型,以前“老鼠仓”往往发生在基金经理等投资管理人员中,如今不管是在作案方式和作案人群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但是借助大数据监控等技术,众多隐藏极深的“老鼠仓”正逐步现出原形。
公募基金强监管新规出台!证监会: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
近10年来,有大量金融机构的精英从业者在“老鼠仓”上“前扑后继”,为什么拿着高薪还要违法犯罪?牛熊交易室对近10年来的机构老鼠仓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
近日,证监会通报 “老鼠仓”执法情况,自2014年以来,证监会共启动99起“老鼠仓”违法线索核查,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83起,涉案交易金额约800亿元;与此同时,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披露“大数据”捕“鼠”细节,震撼证券行业。
所谓机构“老鼠仓”行为,是指运用社会公众资金 为自己的非法股票进行股价拉抬行为。
牛熊交易室梳理了近十年来主要的基金公司“老鼠仓”的典型案例:
1、唐建:公募“老鼠仓”第一人
2008年,中国证监会对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唐建违反证券法规案作出处理,取消其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五十万元,实行终身市场禁入;唐建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老鼠仓”交易被查处的第一人。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