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消息称,华宸未来、上投摩根、泰信基金、东方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信诚基金、浙商基金、鑫元基金、申万菱信基金等多家公司的子公司也出现了新产品备案停滞的情况。在新规之下,基金子公司正式告别野蛮生长路径。
受监管政策影响,三季度基金管理公司专户和子公司专户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走势:前20大基金管理公司专户较二季度末大增约5600亿元,前20大子公司专户规模较二季度末减少约1500亿元。其中民生加银、平安大华、建信三家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专户规模分别大降1407亿元、677亿元、337亿元,成为下滑最多的三家公司。
母、子公司专户走势截然相反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9月末,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专户规模排名前20位的公司合计管理的专户规模为37135亿元,相比二季度末大增5591亿元,增幅达到17.72%。而基金公司子公司专户规模前20大的公司管理的规模则为72280万元,较二季度末减少1541亿元,降幅为2.1%,与母公司专户业务走向相反。从以上两个数据也大体可以反映出整个行业两种业务的走势。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基金子公司设立门槛大大提高,并被要求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不少基金子公司连续多月未进行产品备案。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子公司作为通道的最大优势不复存在。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