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记者认为,以往那种净值、份额难以按周查询、提取业绩报酬没有主动告知的行业潜规则亟待改变,在这一方面,我们认为私募公司应向公募多学习,实际上,十几年来,公募在重仓股、重仓行业、仓位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均可供借鉴。切记私募唯有更公开、更坦诚,才能留住来之不易的客户。
一家明星私募与客户,因为业绩提成的事情闹上台面,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
近日,一篇有关爆料前明星基金经理陈扬帆非常规提取业绩报酬的文章,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在2015年奔私后,陈扬帆创立了私募公司猛犸资产,并火速发行产品。名为“光辉岁月”的第1只产品于去年3月份成立,一年封闭期将到,净值在1元面值以下,意味着成立时认购的客户是亏钱的,但猛犸资产在去年7月、11月、12月提取了3次业绩报酬。客户持有一年快可以赎回了,发现自己是亏的,但私募管理人期间却赚了钱!
猛犸资产的这种业绩提成方式在行业内是具有代表性的:即成立后封闭一年,但每个月开放申购同时在净值新高后提取业绩报酬。也就是说,私募业绩报酬提成,按月提成也不在少数。目前主流的以按月提取报酬或按季度的多,也有半年、一年或者是产品到期后提取。那么,私募行业也发展了10余年,私募这种“管理费+20%业绩提成”的模式,为何会在此时引发持有人的愤怒?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