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海一家公募权益类产品基金经理认为,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头部效应愈发突出,拥有明星基金经理以及投研实力、规模靠前的大型基金公司不可避免的挤压原本就处于弱势的小型基金公司的空间,加之小型基金公司自身知名度不高,产品设计也无亮点,业绩未达预期且成立发行时规模就不大,在运行后如果业绩不佳就容易导致清盘。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近期市场震荡加剧,不仅新发基金遇冷、“日光基”难觅踪迹,还有不少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基金清算。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5只基金发布清算公告,其中,债券型基金有15只,占比接近半数。
年内35只基金清盘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共有35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其中,主动权益基金13只,债券基金15只,指数基金5只,QDII基金2只。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收类基金经理认为,债基成清盘大户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还是机构定制的关系,机构占比80%以上的多达10只。由于定制到期,或大客户希望退出,导致基金规模不足而清盘。
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杨晗认为,清盘基金是基金业绩和市场环境的综合反映。一方面,一些中长期纯债基金同质化严重,如果业绩欠佳,导致资金大量流出,最终面临清盘;另一方面,市场对于资金面趋紧和信用债违约担忧,也会导致部分资金从债市流出。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