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需要指出的是,从中欧沪深300指数多空分级基金出炉可见,虽然“做空”思维并未为基金业普遍接受,但探索的步伐却并没有停止。
■ 水煮基金
作为首只明确将“做空”列入基金策略中的公募基金,中欧沪深300指数多空分级基金的申报获证监会受理,激发了市场对公募基金未来放大“做空”力量的无限想象。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印象永远是强硬的“多头”。无论是大牛市,抑或是大熊市,虽然表达的方式和措辞可能有所不同,但公募基金经理所述的核心观点却只有一个:即看多A股的中长期走势。外人无从知道,众多公募基金经理们心中的“中长期”究竟代表何种含义,但仅从近年来公募基金的操作来看,长期保持相对较高的仓位以及频频变幻持股风格,却将他们一贯的“多头”思维和面对熊市的惶恐无奈表露无遗。
值得一提的是,强硬“多头”的惯性致使在投资理念的塑造中,基金经理们几乎整齐划一地投向了“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方式,意图通过个股来彰显自己的专业投资能力。许多基金经理都曾向记者抱怨,国内公募基金经理身兼“选时”和“选股”双重职责,相较于国外公募基金只集中精力于“选股”,压力过大,导致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恶性竞争之中。他们指出,在国外,公募基金长期都保持在90%以上的仓位,毋须考虑身处牛市抑或是熊市,而投资者则通过自己对市场形势的判断选择买入或赎回基金,实现“选时”。在许多基金经理们眼里,他们专业能力并不应该体现在对大势的追逐上,而应通过挖掘出可供多年长期持有的高成长价值个股,令自己大放异彩。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