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万基时代,基金“迷你”和清盘似已屡见不鲜。但这些基金并不都是“坏孩子”,其中有不少基金能持续输出稳健业绩,却被市场忽视,无奈走向迷你或清盘。在这些办法收效甚微情况下,基金公司最终采取的是“续命”式护盘,即通过帮忙资金等方式来避免清盘。根据前述中小公募品牌人士透露,这种护盘周期一般是在三个月左右。
万基时代,基金“迷你”和清盘似已屡见不鲜。但这些基金并不都是“坏孩子”,其中有不少基金能持续输出稳健业绩,却被市场忽视,无奈走向迷你或清盘。
实际上,这是在信息不对称、不充分情况下,过多基金产品追逐投资者稀缺注意力带来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这些基金投资分散业绩难以拔尖,缺乏标签色彩,以至于长期被忽视;另一方面,由于规模过小,这些基金未能满足渠道进入门槛,长期挣扎在清盘边缘。基金公司尝试通过直播或直销方式直接触达投资者,但收效甚微,只能采取“续命”式护盘,通过帮忙资金等方式来避免清盘。
“业内总在说‘基民没赚到钱’。实际上在基金销售‘卖货’模式下,很多好基金被淹没了。”一位基金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感慨到。
被市场“忽略”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全市场基金数量达到了12032只,其中有1612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数量占比达到了13.40%。业绩差是这些“迷你基金”的主要特征,近3年、近1年、今年以来三个维度的整体平均收益率均为负数。但从具体的单只基金来看,不少迷你基金有着颇为稳健的过往业绩。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