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正确的卖出理由应该是下列几种中的一种——通过研究经济政策和观察市场中长期趋势表明,市场内外部环境正朝着不利于该基金盈利的方向发展;事实表明我买入了自己难以驾驭的基金品种;基金经理变动,导致基金业绩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又发现了更好的基金品种和机会。
面对完全相同的市场环境,为什么有的基民能够保持输少赢多,甚至屡战屡胜,从而实现资产中长期的保值增值?而相当一部分基民却只能被动持基,听天由命?更有甚者,总是难以摆脱高买低卖,屡战屡败的厄运,以致一个阶段下来,资产出现大幅度缩水?
导致投基绩效如此悬殊的原因,固然同基民从事投基活动的时间长短及运气好坏有一定关系,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基民是否善于对投基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总结归纳,是否通过自我诊断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从而使个人的投资素质获得持续提升。
自我诊断的第一个环节:对当初的买入理由。
貌似靠谱的理由——“我以前就按照这位专家的推荐买过这只基金,赚了不少钱。现在这位专家又介绍那只基金近期表现突出,所以我要买。”或者是“我以前就是在某基金净值跌到这个位置时进行买入赚到了钱,现在该基金净值又回到了这个位置,所以我要买。”这是一部分具备一定投基经验者喜欢使用的买基理由,但只是表面看起来有道理。这是因为,一只基金能否持续保持盈利,主要取决于投资标的相关市场的中长期趋势和基金经理是否优秀。而这些都不是专家和你所能左右的。如果较之前期市场趋势或基金经理人选发生了变化,你极可能误入险境。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