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底部可能已过,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进一步增多。展望2025年,仍需正视宏观范式转变对经济基本面的挑战,但市场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现,会否实现趋势反转取决于政策能否最终扭转低通胀环境、改善投资者预期。风险提示:下行风险关注房地产、通胀等基本面指标改善难度较大,海外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的政策不确定性等;上行风险关注市场进入资金面与股价上涨的正反馈,稳增长政策力度大于预期等。(2024-11-12 08:00:00)
标签:
资金面
政策
估值
市场
预期
有望
风险
投资
驱动
-
中金公司11月12日研报指出,底部可能已过,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进一步增多。展望2025年,仍需正视宏观范式转变对经济基本面的挑战,但市场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现,会否实现趋势反转取决于政策能否最终扭转低通胀环境、改善投资者预期。风险提示:下行风险关注房地产、通胀等基本面指标改善难度较大,海外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的政策不确定性等;上行风险关注市场进入资金面与股价上涨的正反馈,稳增长政策力度大于预期等。(2024-11-12 08:09:00)
标签:
政策
估值
预期
有望
市场
投资
风险
驱动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业绩回暖平均收益达1.42%得益于流动性预期和存单供求关系改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业绩显著回升,不到半个月,年内平均收益提高了5个BP。“展望后市,资金面可能维持平稳偏松,在央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目标下,同业存单利率或仍有下行空间,但其表现会受风险偏好、稳增长政策预期、季节性等因素扰动。”姬青表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可基于短期、中期判断适时调整久期,争取抓住市场波动带来的交易机会,通过波段、杠杆操作力争增厚收益。(2024-11-11 10:40:00)
标签:
存单
同业
收益
流动性
指数
收益率
流动
关联基金:
中欧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
-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称,畜禽养殖链为当前关注点,综合考虑行业已有的亏损时长及能繁母猪去化幅度,叠加后续供需矛盾加剧的预期及成本下行带来的利润超预期,重点关注成本边际变化显著、资金面良好的优质猪企,可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天康生物。黄鸡价格与猪价有一定相关性,且考虑自身供给端低位,后续价格存上行可能,可关注立华股份。畜禽价格不达预期的风险,动物疫病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政策的风险,自然灾害的风险等。(2024-10-30 08:16:00)
标签:
关注
股份
预期
价格
风险
养殖
下行
成本
-
10月以来,随着A股行情回暖,市场掀起一轮科技股投资热潮,电子、计算机两大板块领涨市场,与此同时,多只科技成长相关ETF份额大增,持续获得资金流入。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表示,当前从政策面、基本面及资金面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两大板块均面临较为有利的投资机会。一系列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出台,或将为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新一轮技术革命,进而助推科技股行情走强。(2024-10-23 02:43:00)
标签:
科技股
科技
投资
资金
份额
创业
关联基金:
广发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
华安创业板50ETF
华安上证科创板芯片ETF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
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
易方达创业板ETF
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
-
今年以来,REITs发行节奏常态化,投资者认购火热程度不减。日前发行的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华夏南京交通高速公路REIT和招商高速公路REIT纷纷宣布超募,成为活跃发行市场的一大缩影中金公司表示,10月各大类资产市场波动率仍维持较高水平,但边际有趋于稳定迹象,比如REITs市场中的保障房品种近期有所修复。随着短期资金面扰动因素逐渐缓解、三季报业绩披露期临近,市场后续走势将根据基本面情况形成分化,可关注各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业绩的稳定性。(2024-10-21 07:25:00)
标签:
认购
市场
发行
投资
高速公路
高速
投资者
关联基金:
华安百联消费REIT
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
华夏南京交通高速公路REIT
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
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
招商高速公路REIT
中金联东科创REIT
中金厦门安居REIT
-
市场回调?或许是上车好时机,立即开户等待时机近期,在多重利好叠加下,投资者看多做多中国资产,不少投资中国资产的基金业绩表现亮眼,年内浮盈一举反超此前主要投向美股等的基金,占据榜单前列,QDII基金收益排行榜座次重新“洗牌”“展望后市,港股的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均迎来改善,港股相对A股的折价也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港股的弹性有望更大。”华安基金表示。(2024-10-12 00:02:00)
标签:
港股
投资
互联
资产
指数
表现
关联基金:
嘉实黄金
诺安全球黄金
-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长期资金将对资本市场表现、市场生态与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长期资金入市制度的落地,有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从而改善A股资金面,提振市场情绪结合长期资金的配置偏好,我们认为偏大盘蓝筹资产和部分创新领域有望受益于未来长期资金入市。中长期来看,一方面长期资金偏好的大盘蓝筹可能受益于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布局需要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发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引领性和全局性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龙头也有望受益于长线资金的支持。(2024-10-09 07:49:00)
标签:
资金
投资
入市
中长期
保险
市场
资本
-
在做多热情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上周港股的“大爆炸”行情,已让大批基金经理净值迅速回血,甚至抹平了之前的损失。夏浩洋认为,当前港股持续走强,可以说是受基本面、资金面、估值面、外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港股头部公司业绩亮眼。(2024-09-30 06:56:00)
标签:
港股
市场
经理
净值
仓位
股价
涨幅
-
在A股一路狂飙的同时,港股在内外积极因素共振下显现出更大的弹性。9月26日,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超7%,恒生指数则涨超4%,哔哩哔哩、商汤、小鹏汽车等多只个股上涨超11%,京东健康、东方甄选、京东集团涨超10%,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京东集团等互联网巨头公司的股价均创下2024年以来的新高。华安基金则表示,美联储降息利好港股资金面,特别是国内低利率环境和美国降息利好港股红利策略,央国企改革推动下央企的分红潜力和意愿较强,随着当前阶段性回调,港股央企红利股息率进一步提升,配置价值愈发凸显。(2024-09-27 00:05:00)
标签:
港股
互联
降息
市场
估值
反弹
-
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入自购的队伍,并将视线主要集中在股票型基金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公私募基金发起的自购中,股票型基金的净申购金额在各类产品中遥遥领先,合计近19亿元兴业基金认为,目前,A股的压力主要来自资金面因素,考虑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盈利也在底部区域,预计市场向下空间可控,后市或可逐步乐观。(2024-08-14 04:20:00)
标签:
申购
金额
股票
低位
公司
资金面
合计
-
8月12日,公募市场迎来了近期罕见的新发火热局面。7只主动权益基金同日开售,其中包括安联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等多只亮点产品。兴业基金判断,目前A股压力更多来自本身资金面,考虑到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盈利底部区域,预计市场向下空间可控,或许可以逐步乐观一些。(2024-08-12 20:21:00)
标签:
投资
兴业
权益
市场
盈利
降息
资产
-
央行周末也没闲着。8月10日,央行公号发文,提醒提醒投资者宜审慎评估资管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因此回到“债市调整到位了吗”这个问题,资金面压力叠加随着央行收益率曲线调控的推进,债市利率或将稳于合意区间运行,操作窗口期结束后,或将迎来介入机会,但过程中需留有一份审慎。(2024-08-12 08:55:00)
标签:
收益
债市
利率
年期
产品
收益率
风险
债券
-
刚过去的交易周,全球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不小的震荡。在堪称史诗级的“黑色星期一”过后,部分股市在后续交易日已有所修复。但风暴的“源头”日本股市,暂时未完全收复失地。其认为,资金面能否稳住,关键还在央行投放规模和形式,预计央行逆回购投放将放量,关注MLF投放量及降准的可能性。(2024-08-11 08:45:00)
标签:
资金
资金面
规模
投放
北向
流动性
发行
市场
-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2023年上半年医疗行业整顿延续,内需偏弱,高基数效应等因素都导致2024年上半年医药公司财报仍有压力。关注医疗体制改革,内需是服务板块核心矛盾。受国内经济环境以及资金面双重影响,以相对内需驱动的医疗服务等板块持续承压。(2024-08-07 07:30:00)
标签:
内需
创新
医药
预期
资产
产业
-
尽管年中出现回调,但不少红利基金年内依然取得了不错收益,有21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10%。业内认为红利行情未见顶,板块依然存在机会。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认为,当前红利板块内部表现分化源于公司业绩差异与国资改革推进,背后是市场更偏好上市公司质量改善的方向,基本面更优、涉及市值管理等国资改革的细分领域或更受青睐。在基本面和资金面逐渐改善的背景下,估值低、配置低、业绩弹性更大的中国优势制造或将占优,或将成为股市中长期主线。(2024-08-07 06:35:00)
标签:
红利
净值
板块
基本面
配置
混合
业绩
关联基金:
工银红利混合
工银红利优享混合A
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
中泰红利价值一年持有混合发起
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发起
-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二季度初市场交易较活跃,前期回调后情绪整体降温,近期略有回暖。资金面方面,二季度资金面延续紧平衡,ETF获得资金净流入仍为主要贡献。资金面紧平衡或将延续,改善需待政策和基本面的积极变化。近期A股资金面仍呈现紧平衡,宽基ETF的申购资金和保险资金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力,资金面因素叠加基本面的分化影响年内的市场风格(2024-08-06 07:28:00)
标签:
资金
二季度
资金面
北向
净流入
延续
市场
平衡
-
7月31日,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上周成交额再现“地量”,A股调整,资金面压力环比小幅回升。上周,四大期指随指数均有下跌,IF、IH、IC、IM主力期货分别累计下跌-3.78%、-3.47%、-3.45%、-3.03%。(2024-07-31 07:18:00)
标签:
回落
资金
流出
净流入
小幅
价差
仓位
外资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深成指领涨,多只沪深300ETF尾盘再度放量。盘面上,设备更新概念股集体爆发,其中家电方向开盘大涨,汽车拆解概念股震荡走强,商业航天概念股持续活跃。有券商表示,中长期来看,当前利率中枢趋势下行,高股息红利资产配置价值突出。在被动基金扩容,以及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资金面有较强支撑,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2024-07-26 14:45:00)
标签:
概念股
中长期
概念
震荡
资金
红利
券商
-
二季度内,随着美股持续强势以及港股红利板块的回温,QDII基金业绩整体造好,超七成收益率收正。据二季报统计,各家基金公司因额度吃紧持续公告“闭门谢客”之际,二季度内仍有近180元资金净流入QDII产品,其中部分资金在港股上行区间内边打边撤,这意味着流入美股QDII的资金担纲了净流入的主力。南方基金表示,随着港股成长股在今年以来大幅提高股东回报(分红率、回购),很多成长股也具备很强的价值属性,不仅在估值、综合股息率与市场追捧的公共事业、周期行业类似,而且成长性更好、更加轻资产、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行业格局同样“月明星稀”,我们认为新型“价值股”的吸引力会逐步提升。另外,过去3年,外资流出是港股市场下跌的一个主要的资金面影响因素,但是充足的回购和分红有望抵消外资流出的影响,成为部分个股反转的重要胜负手之一。(2024-07-24 02:29:00)
标签:
港股
二季度
资金
估值
公司
季报
风险
关联基金:
博时标普500ETF
-
尽管周一中国人民银行预告即将进行借入国债操作,但周二债市热情不减。7月2日,国债期货全线飘红,现券收益率也皆有下行。“如果央行通过国债借入开展现券卖出的规模超出预期,长端利率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较大的回升,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出现广义基金赎回、抛售负反馈的可能。”徐亮说。(2024-07-03 04:04:00)
标签:
国债
利率
市场
操作
质押
年期
现券
-
面对市场的波动,公私募的自购步伐不曾停歇。今年以来,公私募基金的自购金额合计超过40亿元,累计次数超2700次。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筑底和复苏。汇丰晋信股票研究总监、基金经理闵良超表示,国内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筑底和复苏。同时,近期市场处于存量博弈状态,从半年维度看,今年以来,外资及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持续流入,且居民理财的需求明显上升,未来资金面有望变得乐观。(2024-06-29 05:55:00)
标签:
申购
金额
合计
结构性
截至
股票
复苏
关联基金: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
易方达沪深300发起式ETF
易方达沪深300ETF
-
6月27日午后,距离收盘还有40分钟左右,多只宽基ETF再次大幅放量。从资金面情况看,6月21日—26日,短短四个交易日,资金大量涌入股票型ETF,净申购额合计近400亿元。“我们对国内经济有信心,从微观主体角度,观察到出行链数据的修复、居民收入的企稳回升、海外环境的改善等,权益市场在筑底,经济在修复。(2024-06-27 21:11:00)
标签:
申购
成交
资金
成交量
涌入
市场
成交额
关联基金:
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华夏沪深300ETF
华夏沪深300ETF
华夏上证50ETF
华夏中证1000ETF
嘉实沪深300ETF
-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激发港股做多热情。上周,港股一路狂飙,恒生指数上涨近9%,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近14%。三是美国通胀及失业率数据,其可能影响美联储降息的时间表,进而影响新兴市场标的的资金面。(2024-04-29 07:03:00)
标签:
港股
市场
降息
估值
流动性
预期
盈利
资产
关联基金: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
至暗与曙光同时出现的4月,或将成为公募基金南下的历史性难忘时刻。在港股大盘股变中盘股,中盘股跌成微盘股,成长股跌成价值股甚至市值远低于在手现金后,4月上旬经历港股至暗时刻的公募基金经理们突然“信仰放量”并开启“抢购模式”。此外,黄亮亦强调这一港股信仰坚定的逻辑,即当成长股跌成价值股时,这本身即是一种见底的逻辑,他认为,目前港股市场的很多成长股开始具备很高的价值属性,尤其是成长性更好、更加轻资产,新型“价值股”的吸引力会逐步提升。另外,过去3年的外资流出是港股市场下跌的一个主要的资金面影响因素,但是充足的回购有望抵消外资流出的影响,成为港股反转的重要胜负手之一。(2024-04-29 00:07:00)
标签:
港股
经理
港元
公司
净流入
涨幅
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