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路径越发清晰地显现出来。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证券资管规模触底反弹,通道业务压降成果斐然,大集合改造一往无前,参控公募竟成投资主线在券商看来,设立资管子公司能够加快完善买方投研体系和文化机制,促使资管业务进一步向精致化、公募化方向转型。事实上,自监管放开“一参一控”后,多家券商除了谋求直接申请公募牌照,也在加紧参股控股公募基金,并为资管子公司以及旗下公募基金提供更多资本担保等支持。
中信建投:多因素加速市场集中 医药流通行业头部企业估值有望改善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路径越发清晰地显现出来。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证券资管规模触底反弹,通道业务压降成果斐然,大集合改造一往无前,参控公募竟成投资主线……在一个个里程碑背后,是各家券商资管在积极迎接行业变革,于财富管理转型浪潮中重新找寻定位。
岁末年初,新旧更替,生机萌发。站在特殊的时间窗口,请跟随券商中国记者一道回溯,过去一年里券商资管走过的那些深刻脚印,并对初识的2022年寄予新的期待。
轻装上阵,证券资管规模降至8.3万亿
查阅中基协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的管理规模约8.3万亿元,相比于2017年初的约18万亿高点,累计降幅高达54%!这意味着,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得到大幅压降,正轻装上阵投身新时期的资管变局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证券资管规模仍未出现向上拐点,但整体规模趋稳。今年3月至7月,证券资管规模一度跌至7.9万亿左右,但随后又在8月重返8万亿线上,并持续稳定小幅增长。可以想见,未来更多券商资管将通过设立更多主动管理型产品,来应对通道类产品压缩带来的规模压力,整个行业也将进入到更加规范运行的状态中来。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