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年4月开始的大宗商品涨价潮,在此后的一个多月中,随着中央部委的出手干预,终于有所改观。在她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减轻企业占款压力,最终还要依靠法律,要对付款企业的流程做出硬性规定,否则小企业占款问题也难以解决。
30只北交所主题基金29只赚钱 最高收益率达90.63%!多只基金火爆到限购
华泰证券:构建美国大选“赛点”组合应对策略 其相对收益或能较好匹配相对支持率变化
2021年4月开始的大宗商品涨价潮,在此后的一个多月中,随着中央部委的出手干预,终于有所改观。这场源于“输入性”因素导致的上游原材料涨价,让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链,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考验。
不过,这场考验暂时还没有结束,而是悄然向下游传导,影响之一便是通过承兑汇票——这一中国商业交易中普遍使用的付款方式体现出来。多位中小企业主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很多大企业在向产业链上的供应商采购时,都以承兑汇票做结算,其中存在最长一年、最短3个月的账期,而大量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基本以零库存方式进行生产,一旦原材料涨价,就会导致生产成本的突然上升,此时,如果在承兑汇票到期兑付时才能收回现款,企业就会面临现金流压力。
承兑汇票实际上是一种买方向卖方提供的远期付款凭证,其实质是一种“付款账期”,一般有1年、6个月、3个月三种。我国的承兑汇票市场总量庞大,人民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3686.88万笔,金额达30.32万亿元。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