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产品设计上让持有人被动减少“追涨杀跌”的“持有期”(含定开、封闭,下同)主动权益产品,经过一两年的尝试,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截至5月8日,4月份以来成立的82只主动权益基金,设置了持有期的产品超过四成;新上报的基金也纷纷设置了“持有期”,“持有期”似乎已经成为标配。“未来这类产品可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上述人士表示,不过还是要以基金业绩去赢得投资者信任,如果基金经理管理能力不佳,定开和持有期形式反而可能“套牢”投资者。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首批10只中证A500ETF规模达1150亿元 20只场外基金募资近800亿
从产品设计上让持有人被动减少“追涨杀跌”的“持有期”主动权益产品,经过一两年的尝试,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截至5月8日,4月份以来成立的82只主动权益基金,设置了持有期的产品超过四成;新上报的基金也纷纷设置了“持有期”,“持有期”似乎已经成为标配。
业内人士表示,带持有期的基金,对投资者来说,可强制中长期持有,有助于淡化择时和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追涨杀跌,提升盈利体验;对基金经理来说,能够更从容地进行投资布局;目前也有银行渠道也更愿意布局“持有期”产品,以提升投资者体验。
持有期产品占比超四成
今年以来,新成立主动权益基金中带持有期设计的产品达到143只,在全部此类产品中占比达到38.4%。
以持有期基金为代表的封闭运作基金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4月份以来合计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达到82只,其中34只带有“持有期”,占比41.4%。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