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导向下,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问询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而交易所的问询也对业绩造假、虚假披露等违规行为形成压力,有助于减少投资‘雷区’。如果监管层多发一些问询函,就能使投资者更多了解一些上市公司经营信息,能使信息披露得更加充分。”市场资深人士强调。
从限制杠杆、规范借壳上市和资产重组、打击IPO造假、提高信息披露、限制内幕交易等一系列举措来看,监管之风趋严。而沪深交易所也频频向上市公司发出监管问询函或关注函,函件的内容及上市公司回复所披露的诸多细节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问询函紧箍咒收紧
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22日,今年已经有593家公司被列入监管问询系列。其中上交所有129家公司被问询,深交所被问询公司有464家。在深市问询函中,深市主板公司有159家,创业板有110家公司,而中小企业板则高达195家。
不管如何,从今年已出现的监管函内容看,监管层越来越注重细节,监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其对多项存疑的细节问题进行“刨根问底”,如对重组事项的完善、并购标的估值不当、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持续经营能力,还有包括对财务顾问核查和评估机构发表明确意见等。以近期因重组事项召开媒体说明会的ST狮头为例,该公司就被上交所出具了34条质疑问询,涉及到重组目的和业绩承诺等诸多方面;在年报问询函上,交易所主要针对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