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部分能够彻底推行事业部制的公司,是次新基金公司和中小型基金公司。这种模式的推出,在老牌基金公司很难。
3月,基金界“曝光度最高”的基金经理、原南方基金老将杨德龙跳槽至前海开源基金,并设立自己的事业部,再度引发业内关注。自从中欧基金率先尝试事业部制以来,各公司的事业部试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既有次新基金公司如中欧、前海开源、九泰、国金通用、泓德,也有中型基金公司如中邮、国泰、华商、民生加银、华安、融通等,大型基金公司中有银华等,更多公司是在专户部门设立事业部制——事业部留人,成了“轻资产重人力”的公募基金行业公认的“救命稻草”。
然而,这根“救命稻草”并不是万灵药。运行两年来,尝试事业部制的公募基金经理有的风光十足,有的则灰溜溜。据悉,某规模和净利润排名前十大的基金公司,为旗下一名老将试点事业部制,并在2014年底发行一只提取业绩回报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由于发行规模较大,上半年净值增幅高达85%,仅靠一只产品,该事业部去年便获得5000万元的收入,可谓日进斗金。然而,也有多家公司试点的事业部,在下半年的熊市中悄悄解散。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