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身处市场营销第一线的老王则直言不讳地表示,在建立“迷你基金”退出机制的同时,基金行业还需要反思新基金发行的意义,只有二者结合,基金业才能真正意义上利用“迷你基金”的退出机制实现全行业的良性竞争。
在基金日益“迷你化”的今天,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这个困扰中国基金业多年的问题,或在今年寻到答案。
这种预期,源自去年底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媒体通气会上对鼓励基金公司建立基金“退出机制”的明确表态。根据该负责人的表述,未来监管部门将鼓励基金管理公司根据产品特点和管理成本,在基金合同中约定自动终止清盘或合并条款。这意味着,从政策层面而言,“迷你基金”退出已无任何障碍,唯一需要克服的,不过是基金公司为“薄面”而残存的一丝抗拒心理。
而在业内人士眼里,这块“遮羞布”也将会被今年“迷你基金”剧增所引发的亏损黑洞无情扯碎。“从经营的角度而言,‘迷你基金’已成为基金公司的亏损大户,并无存在的必要。只是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清盘的‘出头鸟’,所以‘迷你基金’数量才会越来越多。”某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老王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但新基金审核取消通道制后,新基金发行将再掀一波小高潮,‘迷你基金’数量有可能激增,这或许会倒逼‘迷你基金’主动退出,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大量‘迷你基金’在今明两年寻找出路。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