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为7.59%,低于上证综指7.91%的涨幅。尽管市场整体疲软,但申万菱信旗下竞争优势、量化小盘、新动力分别取得了15.45%、14.47%和9.03%的收益率。
恒生指数回撤超7% 重仓港股基金周内收益垫底
指数产品 点燃股票基金发行热潮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11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达755.80亿份,创下近几年来的新高。从历史上单月数据来看,仅2015年6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份额高于本月。业内人士认为,被动指数产品成为未来权益市场的主力军已是大势所趋,过往被动产品主要受到券商青睐,随着在此次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的发行中银行渠道的发力,未来的发行格局或将产生新的变化。(2024-11-14 15:40:00)
今日A股成交继续缩量引发关注,游资题材明显降温。A股ETF普跌,仅金融地产ETF小幅上涨,资金持续净流出,港股ETF被“越跌越买”。国寿安保先进制造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余罡表示,当前市场存在一定确定性,一是国内宏观政策持续积极,二是国内资本市场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不过,国际贸易环境持续带来挑战。从投资方向上看,中短期重点关注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的顺周期行业,长期可持续关注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投资机会。(2024-11-14 22:00:00)
“手里的股票回本了,但买的基金净值还在腰斩。”这句话似乎成了不少投资者的真实写照。江瀚也表示,宽基指数作为市场整体表现的代表,其涨幅往往受到多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政策变化等。因此,主动权益型基金要想跑赢宽基指数,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宏观经济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2024-11-13 20:07:00)
一系列增量政策正助推中国资产重估,外资加码中国的趋势也越来越清晰。10月,境外上市中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录得人民币1115亿元的净流入,截至月末规模达到人民币8180亿元,单月增幅为9%此外,高盛也在10月5日将中国股市上调至“超配”的一个月后,再度发布研报“唱多”中国资产。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团队在11月4日发布的研报中,维持了对中国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并预计未来12个月这两个市场的潜在回报率在20%左右。(2024-11-12 01:28:00)
自9月24日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以来,A股走强趋势明显。不仅A股成交量持续放大,人气高涨,一个多月来北交所的股票整体涨幅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北交所也持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10月10日,北交所官网发出多份自律监管措施决定书和纪律处分决定书,对违规减持采取处罚措施。(2024-11-16 02:07:00)
11月8日至14日,三大股指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上证指数以2.62%的跌幅垫底,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76%、0.67%。同时,恒生指数则在上述相同区间内大幅下跌7.24%。从房地产主题基金表现来看,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联接A、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联接A、国泰国证房地产A收益率分别为-9.38%、-8.97%、-8.78%、-8.28%、-7.95%。(2024-11-16 00:12:00)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港股自10月8日以来持续回调,恒生指数已跌去9月25至10月7日涨幅的2/3以上。回调期间,利多与利空兼具,因此当前港股回调幅度应当较为充分。特朗普的减税主张与施压美联储进行降息的倾向都对海外流动性总量有利,而其对华贸易限制主张则不利于海外流动性对港股的分配比例。(2024-11-15 07:35:00)
A股市场9月下旬以来强势上涨,行情已演绎近两个月时间。在市场赚钱效应持续显现的背景下,私募机构之间的业绩差异凸显。夏盛尹认为,目前A股的市场底部已经明确,前期市场涨幅明显,短期可能需要进一步震荡整固。主观多头私募的业绩回升趋势能否延续,将取决于机构的投资策略适应能力及市场环境的配合,建议主观多头管理人及私募投资人继续坚持“长期主义”投资。(2024-11-14 0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