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内首只装备制造业主题基金——交银施罗德先进制造股票基金日前获批,将于近期在农行、建行、交行、招行等各大银行和券商渠道发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人民币,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
A股ETF保持净流出 港股ETF获加仓
三大公募积极参与首批互换便利操作
6家公募机构同日申报创业板50ETF产品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包括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货基金规模、私募资管产品规模,以及券商资管规模等多项资管数据浮出水面。从非货公募的月均规模排名来看,前五名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与上一季度保持一致。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月均规模方面,前三位不变,依次是中金资本运营、金石投资、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分别为1518.13亿元、678.73亿元、369.93亿元,三家公司的月均规模环比均上升。此外,海通开元投资的排名提升至第四位,月均规模为285.27亿元;信风投资、华安嘉业投资的排名也环比提升。(2024-11-12 03:51:00)
基金行业高管又迎变动!11月8日,浙商基金发布公告,宣布新任总经理上任。根据公告,刘岩于11月6日正式担任浙商基金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原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王波离任。“这种变化有助于促进公募基金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高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该人士表示。(2024-11-08 13:38:00)
11月6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对比第二季度数据来看,排名前20家的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整体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而基金管理机构私募资管月均规模整体则较上一季度有所减少。从中基协公布的基金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月均规模来看,仅有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浦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机构的月均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2024-11-08 00:37:00)
中基协最新发布2024年三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与二季度相比,非货公募月均规模二十强的基金公司中,前五的位次不变,且规模环比增长;前二十强中,有2家公司的月均规模环比提升超千亿元银河期货三季度月均规模也增加了59.81亿元,至81.7亿元,环比提升了10个位次至第八;永安期货则提升了5个位次至第十四,月均规模达到33.18亿元,较二季度增加12.21亿元。(2024-11-07 17:03:00)
在市场万众期待下,首批SFISF于10月18日正式落地。根据证监会官网消息,目前获准参与SFISF操作的金融机构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嘉实基金三家公募参与其中,凸显了公募基金在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此外,还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公募REITs本次纳入质押品范围,可以减少抛售,市场流动性或受提振,市场增量资金规模取决于工具的实际使用情况。目前,公募REITs市场上只有少数项目具备超额收益,优质项目会先受益。(2024-10-21 00:54:00)
在市场万众期待中,首批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于10月18日正式落地。根据证监会官网消息,目前获准参与SFISF操作的金融机构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嘉实基金三家公募参与其中,凸显了公募基金在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此外,还有基金业内人士针对说道,公募REITs本次纳入质押品范围,可以减少抛售,市场流动性或受提振,市场增量资金规模取决于工具的实际使用情况。目前,公募REITs市场上只有少数项目具备超额收益,优质项目会先受益。(2024-10-20 00:10:00)
互换便利工具落地,对公募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10月18日,市场迎来众多重磅利好!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目前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即日起,央行将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正式启动操作,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此外,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也表示,该工具既提高了非银机构的融资能力,又并非“大水漫灌”式宽松刺激,有助于股权风险溢价的稳定,促使资本市场更加关注中长期盈利基本面而非短期因素扰动,体现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基调。(2024-10-19 08:51:00)
随着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新“国九条”落地,外资机构接连看好A股。同时,伴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的披露,QFII现身在多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里,增持态势明显据统计,目前已有10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9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3家外资控股期货公司获准在华开展业务。(2024-04-30 05:15:00)
一、短期市场演绎的两条主线都出现了低性价比信号:1.提前抢跑25年景气拐点的行情已明显扩散,演绎到了供给长期调整,但需求改善可见度偏低的周期品。短期两条行情主线的性价比都降低,基于短期逻辑做结构的效果可能逐步变弱。此时,应该更加关注中期景气线索,我们继续从中期景气拐点角度选结构:重点关注25年景气拐点的新能车电池链,新能源其他环节是正在表现的扩散方向,25年泛先进制造机会可能增加(2024-11-03 11:04:00)
一、短期市场特征符合我们提示的“余温尚存”。总体波动率已下降,但仍有结构性热度。交易性资金活跃度仍偏高,小盘成长风格占优,主题投资活跃;而机构投资者主导抢跑明年拐点的行情,光伏就是典型的25H2供需格局可能有效改善的行业我们推荐的具体方向不变,继续从中期景气拐点角度选结构:重点关注25年景气拐点的新能车电池链,新能源其他环节是正在表现的扩散方向,25年泛先进制造机会可能增加;二季报企稳,三季报低基数可能保持稳定的医药生物,25年同样可能迎来创投一级市场拐点(2024-10-27 09:30:00)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经过10月初的市场高波动后,电子行业重新聚焦到基本面,沿着业绩有支撑、板块有成长的方向,继续看好电子板块“短期继续复苏+中长期端侧AI放量+国产替代持续”的基本面改善逻辑。中信证券建议,从稳健性角度继续围绕AI创新主线布局;从内需及反转角度关注安卓消费电子以及安防、通用元器件等方向。国产自立与安全底座:1)设备/零部件;2)IC设计;3)晶圆制造;4)先进封测。(2024-10-22 08:01:00)
投资要点一、回顾:反弹如期而至,8月启动港股行情,9月启动A股行情l3月21日报告《港股的春天:高胜率投资是赢家之道》强调2024年港股有望底部抬升,从过去数年的空头市场逐步回归多头市场。l5月下旬,我们曾指出:港股“空头回补”驱动的第一阶段行情已基本结束,港股6、7月份是行情震荡期,8月份有望启动第二阶段行情。第三,精选“科技牛”,包括新能源车、国防军工、计算机AI、生物医药biotech、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等。(2024-10-05 1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