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批成长派基金经理,正在经历自身投资风格的“打破”“重塑”。受多种因素的共振影响,大多数成长派基金经理近两年的投资生涯并不尽如人意。在盈米基金研究院李兆霆看来,成长派基金经理在当前市场环境中需要在转变和坚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一批成长派基金经理,正在经历自身投资风格的“打破”“重塑”。
受多种因素的共振影响,大多数成长派基金经理近两年的投资生涯并不尽如人意。Wind编纂的万得成长风格型基金指数显示,该指数自2021年年末达到高点后,在2022年年初急转直下。截至2024年6月下旬,该指数自2022年年初以来的累计跌幅约为35%。那些在成长赛道“风起”时名声大噪的基金经理,有不少人在近两年的行情中折戟沉沙,跌落神坛。
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求变?是等待成长回归,还是积极拥抱价值?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成长派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发生了变化。在投研方法上,由以往更看重需求侧分析,慢慢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同时兼顾。此外,基金经理在持仓方向上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均衡化。
作为成长派基金经理常用的策略之一,景气投资策略为何在近两年被频频质疑?成长派基金经理投研思路的转变意味着什么?在当下越来越“卷”的投资市场中,如何能在坚守自身优势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持有体验?中国证券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发现,不少成长派基金经理,正在经历投研体系的迭代与升级。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