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即便整体业绩低迷、新发基金遇冷,对公募基金而言2023年依然是“大年”。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7.21万亿元,较年初增近6%。六是低风险工具投资需求上升,固定收益ETF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张志明认为,随着投资者对固定收益ETF的投资习惯逐步养成,固定收益 ETF的投资便利、资金利用率高等产品优势有望进一步挖掘。
首批10只中证A500ETF规模达1150亿元 20只场外基金募资近800亿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7.21万亿元,较年初增近6%。在规模逆势上升背后,一众公募在鏖战ETF,更有公司凭借ETF规模增长,一举跃进权益基金排名前十。基金公司对外宣传虽然低调,但内部的产品发行和营销策划却是一派热火朝天。
与此相对应的是,投资者资金持续从主动权益基金往ETF转移,其中个人投资者成为ETF投资主力军。根据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更是出现了“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买ETF”的情况。从全球经验看,传统公募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样被ETF替代。分析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和各项基础设施制度持续完善,境内指数化投资未来发展依旧空间广阔。
得ETF者得天下
ETF大发展带来的“大年”现象,直观体现在基金公司和重点ETF的规模变化上,可谓是“得ETF者得天下”。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153家公募机构管理的非货规模达16万亿元,非货管理规模前20家公司的规模达9.43万亿。与二季度相比,非货规模前20公司的座次表排位有变化。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