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不再以及基金持有人赎回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猛然发现“韭菜竟是我自己”。在基金赎回潮中,一些基金公司成为最后的站岗者。上述基金合同终止,使得该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出现无基可管的局面,且是首次担任基金经理即面临产品清盘的尴尬局面。根据该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上述港股主题基金经理在2022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期间管理产品仅有一只,今年8月28日该产品正式终止,由于该基金公司未发布新产品任免基金经理的决定,上述管理0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也被迫处于待业状态,而上述基金经理在二季度报告中谈及该产品下半年股票策略,也变成一种操作上的奢望。
首批10只中证A500ETF规模达1150亿元 20只场外基金募资近800亿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不再以及基金持有人赎回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猛然发现“韭菜竟是我自己”。
公募自己成为“接盘侠”
当公募基金公司开始感受扮演“韭菜”的角色,可能更为苦涩。
次新基金产品运作不满一年,即面临清盘,不仅是唯一的尴尬,对该公募而言,“韭菜竟是我自己”或是更难接受的问题,这意味着,该产品产生的管理费收益主要来自于基金公司自己,所面临的净值损失也由该基金公司承受。
华南地区一家超大型公募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成立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可能面临清盘。该公告显示,根据基金合同的有关规定,该只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合同应当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该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22年10月27日,截至2023年8月24日,本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45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