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经此前头部聚集效应后,公募近年代表性创新产品——同业存单基金逐渐进入到一个“长尾期”。对此,有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也知道某些阶段并不适合发行某类产品。但中小基金公司能获得某一类创新产品批文本来就不容易,也对创新产品抱有一定期待,希望能借此迎来增量资金
历经此前头部聚集效应后,公募近年代表性创新产品——同业存单基金逐渐进入到一个“长尾期”。一方面仍有中信保诚基金和华商基金等中小公募选择陆续跟进发行该类型基金;但另一方面,同业存单基金的收益成色已逐渐被市场充分认知:单只基金募集规模持续下降,打击了市场后来的申购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同业存单基金赚足吆喝后,逐渐沦为基金同质化的又一案例。
又有两家同业存单基金上报
证监会官网显示,华商基金和中信保诚基金先后于3月22日和3月28日上报了同业存单基金,基金名称分别为华商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和中信保诚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而在3月27日,上银基金同业存单基金刚结束发行。不难发现,这些产品依然是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基金。
但从基金公司角度而言,同业存单基金相比其他传统基金有着较为新颖的名字,起码在一段时间内能成为冲规模利器。根据数据,在市场行情和基金发行低迷的2022年,同业存单基金逆势迎来了发行高峰。在截至目前的52只存量基金中,有41只成立于2022年,其中就包括10只规模达100亿元的“爆款”产品,以及多只首募规模在50亿元~80亿元之间的基金,成为低迷发行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