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她看来,参考历史业绩无可厚非,但更应将其放在市场大环境的参照系里去考量。她认为投资者在选基时,首先要将基金产品展示的年化收益率所统计的时段搞清楚。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近日,A股市场持续反弹,持有权益类标的基金净值出现明显好转,不过仍有不少基金投资者表示买入的基金产品表现不如预期。“我本来是冲着年化10%以上的收益买的基金,现在一年已经过半,收益不仅不到10%的一半,甚至还亏损了不少。”一位投资者向记者抱怨。
今年是资管新规元年,刚性兑付的产品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产品的净值化。在基金产品的宣传中,年化收益率是经常被拿来包装的业绩参考指标。对于那些将年化收益率打上刚性兑付烙印的投资者而言,年化收益率的诱导性宣传往往令不知情的投资者遭受损失。
年化收益率指标有哪些陷阱?投资者又该如何“有效”选基?
他向记者提及的一只基金产品业绩显示,该基金成立至今年化收益率超10%,而2020年、2021年和今年收益全部为亏损。
“冲着年化收益率高而选择的基金不靠谱。”一位基金投资者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年化收益率是我选基金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有成功案例,但是失败的案例让我损失惨重”。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