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本应作为“避险好选择”的“固收+”产品,在公募和私募行业却意外呈现“冰火两重天”。某第三方机构的业绩监测显示,截至3月1日,今年以来私募“固收+”策略产品全行业平均盈利0.22%,且销售端仍持续有增量资金进入;作为典型公募“固收+”策略产品的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则出现明显浮亏,多只新产品发行折戟。夏凡提示,对于“固收+”策略而言,投资者不应一味追求资管机构投研体系的“大而全”,而是需要关注相关研究框架或体系是否与其宣称的投资策略和专业领域有足够深度覆盖。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本应作为“避险好选择”的“固收+”产品,在公募和私募行业却意外呈现“冰火两重天”。
某第三方机构的业绩监测显示,截至3月1日,今年以来私募“固收+”策略产品全行业平均盈利0.22%,且销售端仍持续有增量资金进入;作为典型公募“固收+”策略产品的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则出现明显浮亏,多只新产品发行折戟。
业内人士指出,能否具有高水平且较为灵活的多策略种类和丰富的增强资产类别,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固收+”产品实现“低风险、中收益”的“关键命门”。
策略收益“加减不一”
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作为典型公募“固收+”策略产品的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813只产品年初至今平均浮亏1.78%。其中,正收益产品124只,占比不足两成,63只产品亏损幅度超5%。
而国内私募行业某第三方机构的业绩监测显示,截至3月1日,私募全行业“固收+”策略产品平均盈利0.22%,有占比近6成的产品实现正收益。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