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资管新规及配套文件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规定,但近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要求,对互联网平台的营销行为作出严格限制,此前在银行理财的代销渠道中被排除在外,2021年最后一天,央行发布了《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对此作出系统性规定,将代销、导流等行为均纳入监管,被视作“最严营销监管”。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在直销渠道购买可享“0申购费、0赎回费” 多只热门指数基金增设I份额
过渡期四年以来,资管行业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比如打破刚兑深入人心、理财产品首现净值跌破1、理财子公司在摸索中前行、非标规模一降再降,等等。
2022年伊始,大资管行业正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8年4月2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过渡期已于2021年年底结束。
过渡期四年以来,资管行业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比如打破刚兑深入人心、理财产品首现净值跌破1、理财子公司在摸索中前行、非标规模一降再降,等等。
这些重大变化预示着,在2022年开启的新时代,资管行业将继续往哪个方向航行。
资管回归本源,打破刚兑深入人心
过渡期四年,市场见证了各类资管产品的频繁违约,多层嵌套、结构复杂的资管产品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普遍存在,但随着去刚兑、去嵌套的推进,在新规过渡期间,券商资管、私募基金、信托产品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违约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二是资管新规改变了整个大资管行业的游戏规则,规则切换势必造成一定冲击,新规则本身也将容纳更多的违约行为,过渡期的设置正是为了让市场适应新的规则。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