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截至7月23日收盘,根据申万行业分类,保险板块年内下跌31%,跌幅位列所有行业的第二名。五大上市险企年内市值共下跌9053亿元,较去年年末下跌26%。虽然,目前行业保费增速拐点还待时日,但笔者相信,伴随保险业转型成果的显现,上市险企的赚钱逻辑会越来越确定,或许眼下正是布局处于历史估值底部保险股的好时机。
中信建投:保险负债端质量持续提升 看好价值率改善带动新业务价值增长
国常会: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 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光大证券:负债端复苏叠加“中特估”催化 保险板块行情有望持续演绎
第二批中证A500ETF今日开售 制度环境持续优化 增量资金入市节奏料加快
截至7月23日收盘,根据申万行业分类,保险板块年内下跌31%,跌幅位列所有行业的第二名。五大上市险企年内市值共下跌9053亿元,较去年年末下跌26%。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市值分别跌去33.7%、18.7%、24.1%、11.6%、23.8%。
除了政策面、资金面等外因对股价的扰动,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坏”无疑是股价一蹶不振的内因。今年以来,保险股的一路走低,与保险业面临的种种困局同频共振,低迷的股价映射着保险业转型举步维艰。有专业人士认为,保险股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是“保险业的底层逻辑变了”。
保险业的赚钱逻辑无非是承保赚钱,投资赚钱。
多年保持高增长的寿险业,2021年开门红之后,持续5个月增速递减,这令全行业始料未及。券商研报从专业的角度对寿险业的低迷给出了深层次分析,原因大致有:2021年开门红对旧版重疾险的“炒停”,严重透支了客户资源;新冠肺炎疫情后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投保意愿下降;险企加速代理人清虚力度,销售队伍脱落率上升的同时质量也有所下降;以“惠民保”为代表的低价医疗保险产品对传统重疾险的挤出。可见,寿险业面对的困难背后原因很复杂。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