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许多A股小市值公司上一次被基金经理调研、上一篇券商研究员写的覆盖报告,可能还是三年前的事情。而今,大市值品种连续强势数年,小市值品种为什么还没香起来?“个股研究是有成本的,是要产出的,小盘股的透明度比大市值公司差,研究成本高、对基金业绩的贡献却比较低,也就是投入研究资源后,相应的产出低。”上述人士强调,那么基于提高研究的投入产出比,对上市公司的调研肯定集中覆盖到透明度较高、产出效果比较好的大市值公司,缩小A股公司的覆盖范围。
30只北交所主题基金29只赚钱 最高收益率达90.63%!多只基金火爆到限购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许多A股小市值公司上一次被基金经理调研、上一篇券商研究员写的覆盖报告,可能还是三年前的事情。而今,大市值品种连续强势数年,小市值品种为什么还没香起来?
近日,一则《你们才30亿市值,我们接待不了》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描述了目前市场存在的一个困局,小市值公司正在遭受资金抛弃,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度持仓,单只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动辄数百亿,因此无法在流动性较差的小市值股票上买到足够的量,以及存在卖出困难等因素。那么,资金规模小、在小股票上具有灵活操作优势的迷你基金,会爱上小股票吗?最近披露的多只迷你基金持仓显示,哪怕规模仅有两三千万,但在十大重仓股上也几乎清一色的百亿、千亿市值股票。
券商中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是,随着上市公司数量扩容,传统的研究覆盖难度加大,个股研究成本提升,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转而大力提升研究的投入产出比。有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强调,公司内部也强调缩小股票数量的覆盖范围,研究员少去关注那些“不入流”的小市值公司,不要幻想着把一个冷门的三流小公司,挖掘出所谓的明星企业,任何一个机构的研究资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研究资源只能集中覆盖到透明度较高、确定性较强、产出效果好的大市值公司。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