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民币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0.5%水平逐年稳步提升,2016年底达到近2%水平。人民币份额占比较主要支付货币美元、欧元、英镑等仍有较大差距,但2012至2016四年间,人民币全球货币排名从第35位跃升至第5位,以此态势稳步发展,未来,人民币有潜力成为国际支付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研究汇率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因素;经济增速换挡期的汇率表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机制;基于以上理论和国际经验分析基础上的人民币汇率展望。
摘要
选择外汇还是持有本币,取决于保值、支付和投机需求,因此代表性汇率理论和这三种货币功能有关。代表性理论包括:保值功能---购买力平价理论,“支付功能”---国际收支理论,投机需求---利率平价理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汇率超调理论”和“汇率的资产组合理论”等可看作前述三种理论的延伸。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两国的相对通胀率、贸易差额、两国利差、两国经济增速及风险因素等。
过去50年,物价稳定的货币表现最强劲。1964年-2010年间,21个发达经济体汇率与通胀相关系数达0.84,即通胀低则汇率强,通胀高则汇率弱。德国瑞士汇率强劲,重要原因是它们物价低于美国。发展中国家货币普遍弱势,主因是这些国家长期高通胀。1961-2014年间,10个代表性发展中国家通胀中位数为27%,而同期10个代表性发达国家通胀中位数为4.3%。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