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吕晴认为,举牌资金方要介入主营业务最好与公司有一定的相关协同性,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对业界了解和对该公司的把控程度,但这难免会对公司管理层造成一定影响。长期而言,还是要看举牌能否促进公司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与被举牌企业达到互利共赢。
继2015年年底的“举牌潮”之后,2016年三季度各路资金再度发力,已经有20多家上市公司被举牌。恒大介入万科股权之争、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举牌潮”引发市场各方高度关注,这是“门口的野蛮人”搅动市场,是“股东积极主义”新投资哲学的实践,还是“资产荒”背景下寻求优质资产的必然结果?
市场人士指出,多元化市场环境下,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举牌资金已经不合时宜。一些违规举牌的资金固然不得不防,但在合法合规、保护投资者权益基础上的举牌行为,市场则应理性看待。
举牌大潮再度来袭
如果说今年8月“恒大系”杀入万科股权争斗,以及对廊坊发展的“买买买”已经赚足眼球的话,那么阳光保险9月14日的举牌行为引发伊利股份停牌,更是将“举牌”二字推到了资本市场热词榜前列。
不仅仅是万科、伊利等明星公司先后成为资金举牌标的,三季度以来“举牌”大有蔓延之势。根据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已经有20多家上市公司遭遇举牌。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