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也坦言,即便是成功拿到公募牌照,证券类私募机构在开展公募业务方面也需建立防火墙制度,由不同的团队分开独立进行投资运作。私募大佬是否应该放弃私募而转战公募,其实主要是看私募大佬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
随着近年来监管层对公募基金牌照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开始积极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PE系公募也不断涌现,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证券类私募机构拿公募牌照的速度却略显缓慢,究其原因在于监管担忧利益输送成为绊脚石,日前,刚刚获批拿到公募牌照的阳光私募大佬杨爱斌甚至不惜斩掉原有私募业务才成功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尽管如此,私奔公仍受到期待。
阳光私募拿牌缓慢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 显示,目前已有37家基金公司排队等待监管层受理审批,这其中不乏知名私募机构申请公募牌照的身影,如重阳投资、博道投资等,但相较股权类私募机构取得公募牌照的速度,证券类私募显得缓慢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监管层实施的《资管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和新基金法中,公募基金业务牌照早已向符合条件的私募、券商 、保险等资管机构敞开。根据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资产管理机构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应满足: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三年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平均不低于20亿元以及三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且最近三年管理的证券类产品业绩良好等。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