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表面上看,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是外汇储备不足,但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分追求房地产等虚拟资产而忽略了实体产业的竞争力。如今再次受挫的新兴市场国家依旧面临同样的问题。
新兴市场货币正在承受着近10多年来最严重的抛售潮。今年以来,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累计大跌17%,成为表现最差的亚洲主要货币。
此外,印尼盾汇率在8月下跌3.7%,创下近11个月来的最大单月跌幅。印度卢比、泰铢和菲律宾比索汇率也累计下跌近3%。这些现象自然激发了人们对1997年经济危机的痛苦回忆。
1997年年初,东南亚大部分国家还都沉浸在一场资产升值,经济快速增长的盛宴中。也正是多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让其对自身经济体制的漏洞几乎毫无察觉。
泰国则是东南亚经济的最典型代表。泰国举借了大量的中短期外债,其债务高达790亿美元,而泰国的外汇储备却只有300多亿美元。更严重的是,这些债务并没有完全进入制造业领域,而是大量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当时泰国众多的写字楼空空如也。
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经济大跃进,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然而,他们都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东南亚过去几十年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非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也即内涵增长,因而技术进步等真正体现国家竞争力的要素进步不大。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