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诚中证基建工程指数分级A150313基金怎么样?信诚中证基建工程指数分级A是旗下基金,基金全称为。150313基金成立于,基金最新净值为,最近季报披露基金资产为元。了解更多的150313基金资料,基建安全...查看请点击>>(2025-02-11)
-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领跌。盘面上,智能驾驶概念股集体爆发,PCB概念股反复活跃,食品安全概念股震荡走强,光伏概念股一度冲高。下跌方面,煤炭、电力等红利板块陷入调整有券商表示,由于安监严格常态化,同时稳经济政策仍有空间,后期地产、基建等稳经济政策仍存边际改善预期,煤炭需求刚性较强,2024年后半年煤炭供需关系很难进一步宽松,随着迎峰度夏旺季到来,预计国内煤炭价格进一步回落空间不大。(2024-07-10 14:59:00)
标签:
概念股
煤炭
概念
政策
回落
智能
下跌
-
5月15日,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旗下的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产品正式发售。公告显示,三只产品的发行期均为5月15日至5月19日,募集规模上限均为20亿元人民币。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罗国庆表示,央企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基建交通、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主力军,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力量,在保障国家重要产业安全、解决就业和提供税收等方面承担了较多责任。而相关央企主题基金产品的发行,一方面能够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资央企实体经济领域,支持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产品的推出将为投资者配置相关上市公司股票提供优质的投资工具。(2023-05-16 05:27:00)
标签:
产品
投资
指数
主题
公司
投资者
市场
-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2023年经济开局良好。多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预期,考虑到去年低基数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速或将明显加快。在投资策略上,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数字经济题材表现短期或有波折,但依然是全年主线,短期波动或正孕育着布局良机,需关注以政策为主导的数字基建、数据安全领域,和技术驱动下企业或加大资本开支的人工智能领域。“中特估”是今年次线,短期或有波动,可重点关注三方面,即经营持续性、科技成长性、高分红。(2023-04-28 08:49:00)
标签:
经济
预期
增速
首席
复苏
经济学家
基建
-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对于今年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从扩大内需、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吸引外资、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粮食安全、推动绿色化转型、保障民生等多个方面予以布局。每年两会对当年的经济发展重点和市场投资主线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者,报告着重强调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结合此前特色估值体系的表述,核心是要将“中国特色”和“资本市场一般规律”进行有机融合、推动国企价值重估和资产运作,由此国企改革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政策主题,重点关注大科技(通信运营)和大基建(建筑运营)类央国企的配置机会。(2023-03-05 22:15:00)
标签:
经济
消费
政策
工作
政府
报告
增长
内需
-
事件: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投资建议:强国先强农,聚焦粮食安全与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一号文件整体内容符合市场预期,生物育种领域的表述略低于市场预期,但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和审定结果发布,生物育种仍是粮食安全重要投资主线(2023-02-15 07:37:00)
标签:
粮食
乡村
生物
推进
-
此外,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也将驱动各种政策引领或新技术驱动的行业题材行情。落实到产业上,数据要素、军工、半导体信创安全、教育医疗仪器等新基建将更受资金青睐。(2023-02-02 00:00:00)
标签:
政策
经济
市场
驱动
产业
投资
复苏
行业
-
光大证券最新研报表示,建筑央企板块反转的条件业已具备:估值较低,计提充分安全边际高;看好2023年基建景气度,订单获取有保障;行业出清市占率加速提升,龙头优势显著;政策春风已至,再融资放开如虎添翼。坚定看好建筑央企价值重估与板块反转,看好建筑央企估值率先修复至1PB以上,后续股权融资放开,地产边际改善,融资成本降低将持续优化建筑央企报表质量,实现ROE修复与现金流进一步改善。风险分析:国内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地产投资持续低迷;人民币快速升值。(2023-01-18 07:11:00)
标签:
建筑
融资
估值
反转
政策
修复
-
针对后市,诺安基金也表示,全国多地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叠加元旦及春节出行高峰到来,将持续提振2023年1月线下体验式消费、旅游出行及地产产业链需求,提振内需并带动非食品行业及基建相关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上述背景下,可重点关注:消费等内需修复的结构性机会;信创、产业供应链安全;国有上市公司估值修复等机会。(2023-01-16 00:00:00)
标签:
市场
港股
发行
行情
投资
后市
-
事件: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扩大内需战略就是进一步做好经济发展的蛋糕。行业配置建议关注扩大内需的大众消费、投资端的数字基建,以及安全导向的种业农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等。(1)扩大内需主要方式之一的大众消费,复盘疫后修复节奏和弹性亦是消费占优,主要包括社会服务、医药生物、美容护理等;(2)扩大内需主要方式之二的投资端的新基建,尤其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主的数字基建;(3)安全导向的三个方面:其一是粮食安全关注粮食生产的种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农机;其二是能源安全关注发电端的风电光伏和电网建设的虚拟电厂等;其三是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的科技及高端制造。(2022-12-22 07:59:00)
标签:
内需
扩大内需
消费
扩大
基建
战略
蛋糕
投资
-
陈显顺认为科技成长是未来几年的投资重点,但在布局成长的同时,还要考虑安全内涵,包括保障能源或资源品,发展国产电子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另外,科技成长行业发展离不开新基建,看好新基建领域的特高压、充电桩等方向。(2022-12-19 00:00:00)
标签:
基建
投资
成长
消费
估值
看好
投资机会
板块
-
随着疫情政策转向、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等因素逐渐明朗,新一轮行情的预判日趋清晰。12月13日,华夏“百亿”基金经理周克平发表一系列犀利预判:当前时间节点有可能是熊牛转换初期阶段,未来三年成长股或将逐步展现发展潜力,“新、半、军、医、云”将会梯次展开。中加基金建议,短期内可加大对政策预期较强、业绩压力较小的“大安全”标的的配置(如军工、信创、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概念等),也建议增加对“稳增长拉动内需”线的医药、消费、地产链、基建链标的的配置。(2022-12-14 00:03:00)
标签:
经济
政策
周期
行业
行情
预期
-
中加基金建议,短期内可加大对政策预期较强、业绩压力较小的“大安全”标的的配置,也建议增加对“稳增长拉动内需”线的医药、消费、地产链、基建链标的的配置。(2022-12-14 00:00:00)
标签:
经济
行业
周期
经理
政策
预期
-
中信证券:全面修复行情进入观察适应期中信证券认为,疫情防控举措完成主要优化调整,预计市场步入持续2个月左右的观察期,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动有为但保持定力,市场过高的强刺激预期降温,激烈的政策预期博弈开始退潮,观察适应期内市场波动明显加大,建议保持均衡配置逐步加仓,从政策驱动向业绩驱动过渡。配置上,建议关注:1)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医药、可选消费(餐饮、旅游、酒店、航空)、必选消费;2)疫后复工复产相关的:央企基建;3)稳增长和产业政策发力方向:地产产业链、安全产业链等。(2022-12-12 00:05:00)
标签:
政策
经济
消费
预期
市场
疫情
修复
有望
-
近日,央企估值重塑话题点燃市场情绪,多只“中字头”股票表现活跃。国企改革主题基金迎来一波行情,11月,超七成国企改革主题基金实现正收益。上述英大国企改革基金三季报显示,未来将更加聚焦以下结构性主线:国企改革主题中短期因疫情修复受益的下游品种;稳增长政策推动下的顺周期品种,包括基建、金融等行业;改革红利持续的能源相关变革,主要围绕煤炭、发电、电力系统改革及石油石化等相关领域布局;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攻关,包括如半导体上下游、高端机械制造、信息通讯和信息安全、特种装备等未来存在较大成长空间的细分领域国企;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主题机会,如碳中和、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主题。(2022-12-04 04:47:00)
标签:
改革
主题
收益
估值
相关
关联基金:
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
东吴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A
嘉实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
-
临近年底,频频有基金发布“限购令”,控制产品规模。其中,既有信澳研究优选等由知名基金经理掌舵的产品,也有景顺长城中国回报混合、融通先进制造等绩优产品。泰达宏利基金表示,当前配置重点关注预期不断攀升的“稳增长”和中长期确定性强的“大安全”两大主线。“稳增长”方面,可重点关注房地产及地产链、金融、医药以及新基建板块;在“大安全”方面,可重点关注国防安全、供应链安全、信创、机械等板块。(2022-11-30 05:37:00)
标签:
申购
限购
混合
大额
收益率
产品
关注
关联基金:
东方核心动力混合A
富安达消费主题混合
华夏泰兴混合A
景顺长城中国回报混合A
鑫元鸿利A
中欧精选定期开放混合A
-
6月以来,A股市场日成交额频频突破万亿元关口,多路增量资金积极入场布局,其中,北向资金加速回流;公募基金发行回暖,新基金借势加速建仓;QFII的投资与调研也变得更加活跃展望未来,上投摩根认为,后市A股有望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投资方向上,可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后能较快恢复的制造业,稳增长相关的金融、基建、地产行业,政策重点推动的汽车、新能源及电子消费等领域,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安全领域。(2022-06-17 01:57:00)
标签:
资金
投资
北向
净流入
外资
市场
回流
-
无视外围大跌,上演V型反转!6月14日,在全球市场大跌的情形下,A股表现得“十分抗跌”,三大股指低开高走,“A股”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展望未来,上投摩根认为,A股有望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在投资方向上,投资人可重点关注疫情后较快恢复的制造业,稳增长相关的金融、基建、地产行业、新政重点推动的汽车、新能源及电子消费等领域,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安全领域;而在策略上,投资人不妨采取定投的方式分散短期风险,着眼长期布局。(2022-06-14 20:15:00)
标签:
市场
加息
疫情
政策
影响
行业
预期
-
基金经理的一季报观点关键词主要有市场、行业、疫情和估值,其中,基金经理频繁提及“经济”(117次)、“疫情”(108次)。向威达认为,对A股当前的点位和估值,投资者不必过度悲观,而应该从战略上对基本面扎实、长期景气度向上、低估值、高股息的公司逢低布局。结构上,继续逢低关注稳增长相关的基建产业链和地产产业链,包括建筑建材、煤炭、钢铁和银行等方向;从中长期、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角度,重点关注科技、军工、新材料等板块以及新能源产业链;继续重点关注农业农药、化肥及医药股等。(2022-05-28 00:16:00)
标签:
投资
市场
投资者
经理
季报
公司
疫情
关联基金:
银华富裕主题混合A
-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一个很高的定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明确我国基基建空间还很大,不存在优质项目不够的问题;基建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双重作用;提出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的概念,短期经济效益的高低不是评价基础设施价值高低的唯一因素。“十四五”仍是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时期,22年过后基建投资仍能维持4%左右的增长。(2022-04-28 07:21:00)
标签:
基建
基础设施
设施
基础
建设
投资
-
从估值层面来看,基建板块整体投资性价比较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中证基建指数市盈率为10.92倍,位于指数发布以来的1/4分位数,兼具安全边际和上行空间。在“稳增长”大背景下,基建板块具备较强确定性已成共识,随着未来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低估值的基建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2022-03-03 00:00:00)
标签:
基建
增长
政策
板块
投资
指数
净流入
上行
-
去年底今年初市场风格突变,以“稳增长”为主线的基建等板块走势如虹。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中证基建工程指数自2021年11月15日以来涨幅达到15.57%,今年以来涨幅更是达到8.31%,成为弱市中一道风景线。江俊晨:投资者想要参与基建领域的投资,一方面可以通过配置相关主题的行业指数基金进行布局,但需要注意,其集中度较高,波动也会相对较大。另一方面,港股市场的基建板块相对于A股而言从估值上来看更具备优势,安全边际相对较高。(2022-02-21 07:03:00)
标签:
基建
板块
投资
行业
增长
赛道
市场
关联基金:
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A
-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指数及上市基金价格单日涨幅不构成未来表现的保证。(2022-02-16 22:32:00)
标签:
基建
建材
投资
估值
板块
边际
上涨
风险
-
“市场底部最后的安全边际是资产,只要市场上优质公司的资产长期价值没有永久性损伤,估值将有望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得到修复。”南方香港优选基金经理毕凯表示,在政策优先级发生明显调整的环境下,对2022年的港股市场保持信心,重点关注地产基建产业链盈利估值双击的机会以及互联网板块优质公司估值修复的机会。(2022-02-14 00:00:00)
标签:
港股
仓位
估值
市场
抄底
持仓
关联基金:
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
-
银行股起飞了!虎年春节后首周,银行股表现抢眼。统计显示,2月7日至11日,银行指数(中信)累计涨幅达6.11%,同期沪指累计涨3.02%,部分银行股的价格逼近甚至突破历史高点,吸引各路资金追捧投资标的方面,中泰证券建议沿两条主线选股:一是选择低估值、资产质量安全、有望转型成功的银行;二是景气度上行是确定和长期的、业绩持续性强且较稀缺的银行核心资产。另有机构建议关注在基建、绿色、高端制造和普惠小微业务等方面具有优势的银行。(2022-02-14 07:10:00)
标签:
机构
调研
资金
显示
业绩
增量
低估
-
进入2022年以来,A股市场没有出现多数机构预计的“开门红”。部分行业,尤其是近两年涨幅巨大的“赛道股”纷纷出现大幅回调。富达国际股票基金经理张笑牧则坦言,如果说2021年行业的景气度是决定投资收益最主要的因素,那么2022年将迎来估值安全边际和行业景气度双重共振的局面,可关注大消费、新基建等行业中的相关机会。他预计,2022年前半段市场可能会更关注估值,而当估值回调到合理水平,景气度仍然会是重要因素。(2022-01-13 00:03:00)
标签:
估值
市场
行业
投资
预计
政策
结构性
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