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经AI快讯,得益于权益反弹行情助力,2023年以来“固收+”基金一改疲态,逾98%产品录得正收益,其中不乏收益率超10%的高弹性产品。
猎捕“大象”!持股35年豪赚2200亿 背后有何“神力”?
重点布局权益类产品 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规模破万亿元
恒生指数回撤超7% 重仓港股基金周内收益垫底
每经AI快讯,得益于权益反弹行情助力,2023年以来“固收+”基金一改疲态,逾98%产品录得正收益,其中不乏收益率超10%的高弹性产品。“+”部分的权益标的和可转债等资产是这类基金获取收益的主要原 ... 网页链接
11月8日至14日,三大股指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上证指数以2.62%的跌幅垫底,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76%、0.67%。同时,恒生指数则在上述相同区间内大幅下跌7.24%。从房地产主题基金表现来看,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联接A、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联接A、国泰国证房地产A收益率分别为-9.38%、-8.97%、-8.78%、-8.28%、-7.95%。(2024-11-16 00:12:00)
自9月24日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以来,A股走强趋势明显。不仅A股成交量持续放大,人气高涨,一个多月来北交所的股票整体涨幅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北交所也持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10月10日,北交所官网发出多份自律监管措施决定书和纪律处分决定书,对违规减持采取处罚措施。(2024-11-16 02:07:0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近年来持续增加,多元资产配置已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近期,以基金中基金为代表的多资产组合频频出现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部分头部产品创新性地纳入跟踪黄金、全球股市收益指数等指标,为资产配置方向提供了更精准的业绩“锚”。盈米基金注意到,目前FOF的大多数资产配置于传统的国内股债领域,投研人员更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和培养一定的绝对收益思维,比如在市场风格轮动时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长期风险特征,在投后管理环节设置适当的组合风控标准。同时,各类FOF需要找好产品定位,优化考核标准,比如低风险的FOF相对更适合做成绝对收益导向,部分灵活型股债平衡型产品更应该发挥仓位灵活的优势等。(2024-11-15 05:39:00)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发布股份回购报告,多只重量级基金产品的最新调仓动向浮出水面。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钟帅管理的华夏行业景气、华夏远见成长一年持有,祁禾管理的易方达环保主题,闫思倩管理的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在四季度进行了调仓尚太科技发布的三季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26亿元,同比增长26.75%。太平洋证券研究所估计,公司三季度的销量为6.45万吨,环比增速超过20%,其中快充产品占四分之一左右,后续有望逐渐往上提升(2024-11-16 00:00:00)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974只,总发行份额接近万亿份。其中,11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突破1000亿份,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达755.80亿份,创下2015年6月以来的新高在此次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的发售中,银行渠道明显发力,成为这波发行潮中的主力军。业内人士认为,被动指数产品成为未来权益市场主力军已是大势所趋,代销渠道也需要顺应新形势(2024-11-15 05:39:00)
近期,多只头部FOF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兴证全球积极配置混合在业绩基准中创新性纳入MSCI世界指数、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实盘合约收盘价收益率,用作境外权益投资部分、商品类资产部分的业绩比较基准,11月12日起执行。对于如何提升FOF产品质量,盈米基金认为,FOF基金经理需要拓展自身能力圈,深耕商品、REITs、海外权益、固收等多资产研究,同时也要看到这些资产的风险和投资工具的局限性。(2024-11-14 22:00:00)
欧美银行的爆雷,意外导致这些QDII基金大涨。近期硅谷银行倒闭等金融风险事件让美联储的加息动作再度成为全球焦点,欧美银行股的下跌让投资者忧心新一轮的海外危机是否即将来临“此外,目前港股回调已经较为充分,而估值仍在较低水平,仍是中长期布局的较好时机。”谢屹也认为,对A股而言,影响会远小于外部。(2023-03-27 10:33:00)
今日(3月13日)沪深两市全线低开,盘初迅速拉升之后,又逐步回落,随后贵金属、消费、科技等板块盘中有多次助攻迹象,指数呈现反复震荡偏强格局。(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2023-03-13 12:57:00)
展望后市,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方建称,当前市场资金偏好小和新,热点切换较快,汽车消费复苏、人工智能和光伏新技术成为近期市场热点。随着政策密集出台助力经济发展,国内经济将逐步回归潜在增速水平,企业盈利有望持续改善,处于估值低位的A股也将迎来盈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2023-02-09 00:00:00)
一位指数基金经理认为:“对ETF来讲,如果规模更大,流动性相对也会更好,相应地交易成本更低。(2024-11-16 0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