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谈及2023年具体的投资策略,平安基金张晓泉预计,今年市场将迎来底部回升,从底部区域缓慢修复,市场进入“更无柳絮因风起”的状态。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回顾2022年,各类负面冲击让基金经理始料未及,宏观政策预判也变得难以精准,管理人在进取与稳健的选择中举棋不定,价值派基金经理甚至开始警惕价值陷阱,成长派基金经理则纠结于如何止盈止损,多数投资方法不再灵验。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好在自2022年底以来,基金业绩开始迎来修复。往日可鉴,当下可为。展望2023年,敬畏市场、坚守自我等,成为了众多基金经理的座右铭。
反思成效几何?
华泰柏瑞基金何琦在2022年基金三季报中反思了自己的投资决策——“应该更多去布局长期更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即使短期可能有回调。对短期可能的价值陷阱,应该更加警惕。从组合角度而言,过于看重估值,而忽略了行业暴露,从而造成组合业绩不佳。”
反思,是基金经理行走2022年基金市场的主旋律,他们针对“艰难时刻”吐露了怎样的心声?市场又是如何反馈?
易方达基金张坤在2022年基金三季报中表示,人类需要即时满足的心理特性,决定了短期的股价变动是最能影响投资者心态的。“从现金流折现角度看,企业的最大部分价值通常来自远期的永续部分。”张坤从财务理论、理性与实际偏差等角度去缓解持有人的短期焦虑,“在理性的世界中,股票交易量是不会很高的,但在实际世界中,股票投资者却经常对短暂且无关紧要的日常信息做出反应。实际上,市场先生是来服务投资者的,而不是来指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