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过也不用过度悲观,最近传奇生物BCMA CAR-T获得FDA批准还是很大程度提振了市场信心。”前述华南地区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真正具备强研发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商业化变现能力的企业,仍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中信建投:多因素加速市场集中 医药流通行业头部企业估值有望改善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创新药行业向来有医药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2015年以来,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密集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创新药的研发和投入,带动我国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时,我国对全球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已跃至13.6%,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此期间,创新药企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涌向了资本市场,尤其是随着科创板以及港股生物医药板“18A政策”的推出,创新药企业从创立到上市的周期大幅缩短,一款创新药做到二期临床就可以上市。
不过,近期在投资领域,对创新药企业的投资却迎来了不小的争议。上市多年的千亿市值创新药企股价不断走低、一级市场上的明星企业上市却频频破发等现象,让越来越多的医药基金经理有些“骑虎难下”。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事实上,去年以来,生物医药企业撤回上市以及上市后破发的情况频出。据普华永道统计,2021年全年,105家医药公司申报科创板上市,71家注册生效,16家终止注册,4家中止注册。港股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赴港上市的19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有15家仍处在破发状态,其中有9家在上市首日收跌。 ... 网页链接